注册
第五季净月微发现

“东影”回迁长春始末


来源:中国吉林网及电子报

长影在历史上曾是东亚最大的电影基地,她经历了战争的考验,完好地保存下来。下面我们就来讲讲1948年围绕电影基地发生的故事。

□ 王乙涵王霆钧

长影在历史上曾是东亚最大的电影基地,她经历了战争的考验,完好地保存下来。下面我们就来讲讲1948年围绕电影基地发生的故事。

壹“长制”撤出之后

1948年年初,金山带领“长春电影制片厂”(1946年7月成立,简称“长制”)分批撤出长春。解放军围困长春前夕,很多居民出城,李凤仪也打算离开。他是“东影”(长影前身,1946年5月迫于战争形势从长春迁往兴山,即今鹤岗)老职工、“长制”艺光影院副主任。就在他要离开前,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

“李凤仪吗?我是金山!”是金山厂长从北平(今北京)打来的长途电话,“‘长制’已经从长春撤到北平,但电影办公大楼不可能撤出来,长春和沈阳还有多处影剧院,这些都属于人民财产,我希望你能担起保护的责任来。”

“我……”

“是的,从今天起,你就是‘长制’留守处主任。”

“让我当主任,我不行。”

“凤仪,你行,我相信你一定行。在当前的特殊形势下,你要勇敢地把这责任担当起来。长春用不了多久就要解放,‘东影’很快就会回来。”

李凤仪心情激动,却也颇为疑惑。一个国民党的电影厂长竟然在想着共产党的电影厂,这个金山到底是什么身份?无论如何,保护电影基地和影院财产的责任已经交给他了。他只好放弃出走计划,担起这一重担。

金山的随员汪小涵在最后撤离时,匆忙给李凤仪留下一份“长制”物资清单,包括4座电影院和电影厂房等。汪小涵叮嘱李凤仪,要保护好物资,等待长春解放。他还说,“东影”一定会回来,要等他们回来。

李凤仪想,难道金山带来的这些接收伪满文化财产的国民党人,暗中都是共产党员或者为共产党办事?直到此时,他也不知道金山共产党员的真实身份。

李凤仪召集了一次会议,研究如何保护电影厂的财产不受破坏。此时,“长制”的人能走的都走了,只有7个人到会,其中有老职工李雨时、关贵楷,桂林电影院经理、演员李显廷,上海电影院经理刘平安,长春电影服务社王守谦,还有一个长江电影院的人。李凤仪给每个人都安排了任务:电影厂大楼(包括小白楼)由李雨时、关贵楷负责,其他人负责各自的电影院。李凤仪在艺光影院坐镇,负责全面工作。

大家都说,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粮食问题。李凤仪知道,要让大家填饱肚子,才能做到守土有责,就说:“我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驻守在长春的国民党军队是六十军和新七军,李凤仪的艺光影院与新七军为邻,和他们“鹰扬剧校”的校长鲍东生有点交情,剧校演出和看电影,没少到影院来。此时的长春守军已被牢牢围住,军心涣散,官兵们想走走不成,守又没希望。军队首脑为了稳定军心,不得不想出各种方法,除了保证物资供应外,还要满足官兵们的精神需求。于是,李凤仪和鲍东生商量,把影院租给剧校,用于放电影或者演出节目。影院不收租金,但每月要给“长制”留守人员提供口粮和菜金。

“长制”留守人员不超过10人,这对一个军的供给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鲍东生很痛快地答应了,“长制”留守人员的吃饭问题解决了。

贰保护电影基地

李凤仪天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出一点事。1948年8月的一天,负责保护电影厂大楼的李雨时突然跑到艺光影院,向他报告说,国民党一个连队进驻楼内,为了生火做饭,把“三棚”的木制照明棚架拆了,还要在“六棚”墙上凿一个大洞,准备安装远程大炮……他想去说明情况,劝阻他们,但哨兵不让靠前。

李凤仪一听就急了,他知道凭自己平头百姓的身份也是靠不了前的,“长制”当时位于长春西南郊区,中间有数道国民党军哨卡,戒备森严。他又去找鲍东生求救,鲍东生也是文化人,知道这个电影基地的重要性。他帮忙从警备司令部开了个往返哨卡的通行证,还派自己的勤务兵佩带手枪护送李凤仪。

有通行证在手,有勤务兵壮胆,李凤仪通过3道哨卡,赶到了电影厂大楼前。连队哨兵见有勤务兵跟着,不敢阻拦。

李凤仪见到连长后自报家门并说明来意,连长见他其貌不扬,穿一身老百姓的粗布衣服,不以为然。

李凤仪说:“连长,你脚下的这块地方,曾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电影制片厂,不能让这大厂毁于战火之中。保护这个厂子是每个中国人、每个爱国军人应有的美德。”

一番话说得连长露出了笑容,他又看看李凤仪身边的勤务兵,知道面前这个人可能有些来头,就带他来到“三棚”,对五六名站在棚上拆板子的士兵说:“不要再拆了,都下来!下来!”

李凤仪又提出,已经拆下来的木板不要烧掉,连长答应了。随后,他又对正要拆除“六棚”砖墙的士兵喝令停止。李凤仪连连道谢。

厂房虽然保住了,可是几处家属宿舍因过于分散,无法保护,门窗受到严重破坏。

叁“东影”顺利回迁

1948年10月18日,长春获得解放。长春战事的变化,时刻牵动着“东影”人的心。为了尽快把长春的电影基地接收回来,长春解放刚露出一线曙光之际,“东影”就派出秘书长田方带领十余人到达吉林市等候,一旦长春解放便立即接收。

“东影”制片处处长罗光当时去大连购置电影器材,完成采买任务后正要返回兴山,就接到通知,说长春很快便会解放,让他直接到吉林市和田方会合,然后由他们二人带队,到长春接收电影厂。等待期间,他们组织接收人员探讨接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他们期待着尽早进入长春了解情况,以便“东影”尽快回迁,投入到大规模的生产中。然而,他们又无法估量电影厂被破坏的程度。

10月16日,田方和罗光带领接收小组(包括一个摄影队),随同部队坐火车从吉林市出发。他们在九台站停下,前面是战场,铁路不通,他们只能下车步行。公路到处坑坑洼洼,一百多里路,他们走了一天多,直到18日夜里才进入长春。接收小组本以为可以睡个安稳觉,不料第二天一早,枪声突然响起,片刻后骤停,原来是国民党长春守军最高指挥官郑洞国放下武器投诚了。“东影”摄影队立即赶到今人民广场旁的伪满中央银行旧址门口,准备拍摄郑洞国走出大楼的镜头,可是他没走正门,摄影队急忙坐汽车去后门拍摄。

长春在战争期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田方和罗光率领接收小组来到电影厂。这里一片荒凉,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杳无人迹。大楼门窗紧闭,从外表看不出受损情况。大门下端钉上了钉子,打不开,后门也被钉死。

田方冲着厂区喊了一声:“有人吗?”

没有人回答,只有秋风瑟瑟,荒草遍地。

他们沿着小道,又来到小白楼前,同样静悄悄的,门虚掩着。

田方又喊了一声:“有人吗?”

这时候,一个瘦高个男人走了出来,面黄肌瘦,头发长长的,扶着墙壁站着。

“我是‘东影’的田方!”

“‘东影’老职工,‘长制’留守处主任李凤仪!”

李凤仪此时已经饿得没有说话的力气了,田方等人把他抱到床上躺下,从挎包里拿出路上吃的苞米面饼子和水,李凤仪也顾不上什么,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休息片刻,李凤仪把自己接任留守处主任的情况向田方作了汇报。进入9月,长春的国民党守军也出现粮荒,不再向李凤仪等人提供口粮和菜金,李凤仪无奈,只好让大家各寻生路。他是留守处主任,不能走。他留下一名老木工,同他一起坚守。他知道,几处房产中,电影厂大楼是最宝贵的,他让木工把大门小门全部钉死,以免无关人员和动物进入。然后,二人便在小白楼坚守,等待解放,等待“东影”人归来。

这一天,终于被他们等来了。

李凤仪把房产物资清单交给田方,略带遗憾地说:“金山把‘东影’的一部分人撤到关里去了。”

田方安慰他说:“没关系,全国很快就解放了,他们到哪儿都是咱们国家的电影人才。”

田方握着李凤仪的手,说:“谢谢你,李凤仪同志,你保护了‘东影’财产!”

李凤仪说:“谢什么,我也是‘东影’的老职工呀……”

田方向李凤仪谈了自己的工作安排,希望尽快把“东影”职工找回来,组织他们修复被破坏的厂房和宿舍。可是,李凤仪却说:“不行啊秘书长,‘东影’跟前这片地被国民党军队埋了不少地雷。不排除这些地雷是很危险的。”田方立即找到市委,请部队协助排雷,确保电影厂的修复工作顺利进行。

田方、罗光带领一人成立修复工作指挥部,住在小白楼里,安排每一个接收点去一个人值班。

在李凤仪的引导下,田方查看了“东影”要接收的几处房产。有4家电影院、新闻摄影社、长春唱针厂等。让田方高兴的是,电影厂大楼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坏,除摄影棚一处地板被撬,没有修复之外,基本完好无损。只有宿舍破坏严重,门窗尽失,床铺也有不少被拆掉了。

唱针厂情况严重一些,厂房倒塌,工人也不见了。罗光和接收人一起挽起袖子开始清扫。看见唱针厂里有人,两个出去找食物的留守人员赶紧回来互通了情况,也跟着干起来。之后,罗光把他们组织起来看管厂房,等候处理。

田方一方面为“东影”职工解决口粮问题,一方面贴出告示,并让李凤仪通知一切能通知到的电影厂的人,不论以前是“东影”的还是“长制”的,都欢迎他们回来参加修复工作,发给口粮和工资。

得知“东影”要回迁,老职工们兴高采烈,纷纷归来,投入紧张的修复工作中。

此时在兴山的“东影”队伍已经扩大到1200多人,原来的住处远远不够用。市政府除把原“满映”的宿舍划给“东影”之外,还在东朝阳路一带拨出数十栋住宅。厂东边“满映”时期的电影学校,留给将来的机械厂用,厂西边的一片平房留做家属住房,“满赤”大楼留做单身宿舍。

修复工作启动之后,田方返回兴山汇报情况,厂长袁牧之和总支书记陈波儿十分高兴,提出“东影”的搬迁要以不影响生产为原则,什么时候更有利于生产,什么时候搬迁。

田方离开长春后,修复任务的领导和组织工作落在罗光一个人身上。他感到压力很大,一是人手不足,二是维修建材不够。罗光向兴山报告,要求派人过来。“东影”于是把修理科先行迁回长春,他们的到来,加快了修复进度。最先修复的是与生产紧密相关的洗印厂、录音车间。维修人员接通了水电和暖气,修复了摄影棚,改修了音乐排练室,又盖了仓库。把日伪时期的“满赤医院”改修为宿舍,修复了日本技师宿舍、工人宿舍等。

东北电影院经过清理和整顿,最先开始营业。

经过四五个月的整修,制片厂修复工作基本完成。1949年4月,“东影”迁回长春。

这次接收,表面上看是党对国民党电影机构的接收,实质上是“东影”的回迁。李凤仪和他的同伴们在处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负起了留守责任,保护了电影基地,他们是长影历史上的平凡英雄。

[责任编辑:hanying-vpn]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网长春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