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无人机+巡查” 科技赋能守护社区平安
长春
长春 > 正文

长春“无人机+巡查” 科技赋能守护社区平安

王泉焜操纵无人机进行辖区巡逻。 (王泉焜提供)

王泉焜操纵无人机进行辖区巡逻。 (王泉焜提供)

“嗡”的一声!伴随着无人机升空,11月28日,长春市公安局双阳分局石桥社区警务室民警王泉焜开始了对辖区的“空中巡查”。从今年8月开始,王泉焜借助无人机展开了全天候立体化巡防工作,实现警务室内“一屏展全貌”、警务室外“一机全掌控”的“双”管理服务模式,全力守护辖区平安。

实战创新 打造多元立体巡控

伴随着螺旋桨发出的嗡鸣声,无人机快速升至百米高空,全方位扫描地面治安、交通情况,实时监测人流分布情况。“我现在使用的无人机具有近30公里飞行距离、7.5公里/小时最大水平飞行速度,巡查一个点位只需要10至15分钟。”王泉焜说,无人机有着高机动、全时空、无死角、辐射广、监测准等探测优势,将“无人机空中巡逻”精准叠加“人力地面巡查”,有效提高了巡防工作的精准性。

“警地融合”工作开展以来,王泉焜参加了市公安局开设的警用无人机培训班,因为之前接触过无人机,他很快就掌握了无人机在警务领域的应用。学成之后,王泉焜将其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成为双阳区第一位用无人机巡逻的民警。

王泉焜负责的石桥社区辖区面积2.06平方公里,辖区内共9267户(其中包括854商户),实有人口19294人,“九小场所”634家;辖区内包括双阳区医院、葡京商圈、如意湖景区等重点部位,流动人口较多。“步行巡逻一圈得两个小时,用无人机也就半小时。”王泉焜说,利用无人机的多种优点,他多次帮助群众找回走失人员和遗失物品,切实提高了社区警务室为民办实事的效能。

一次,王泉焜正在梳理当天的工作,突然接到社区打来的电话,说周围的路段发生拥堵。王泉焜立即用无人机在高空俯瞰,了解情况后,在社区西北角找到能够疏导车辆的一个出口,经过半小时的疏导,终于使车辆畅通有序。

空中预警巡逻 保一方平安

石桥社区辖区内的双阳河水域面积广阔,为有效发挥“河湖警长”作用,王泉焜利用无人机高空高速的特点,对水体情况复杂、巡防力量不便到达的河道,加大夜间对河面的巡逻频次。

“无人机+警务”的立体化运转,提升了警务预判性。11月初的一天,王泉焜使用电脑视频巡查时,在图传画面内发现某商厦后院有多人聚集,秩序异常,通过对图传画面进一步分析研判,发现系两个商户发生争执。发现情况后,他立即驾乘警务电动车到达现场。

经了解,双方为临近商铺的经营者,因门前摆放货物界限的问题发生争执,后由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演变成两店工作人员互相争吵。王泉焜对二人好言相劝,双方最终握手言和。随后他又“举一反三”,走访了其他商户是否存在类似问题,并找来葡京商厦经理和行政执法工作人员进行协调,对周围20余家商铺门前的摆放位置重新进行划分,一次性解决葡京商厦周边门市的无序摆放问题。

空中添“警色” 震慑很关键

石桥社区辖区面积大,人口多,商业繁华,王泉焜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在无人机上挂载爆闪警灯用于日常空中巡逻,提高见警率。挂载喊话器,在巡逻过程中兼顾反诈宣传、消防宣传、社区普法宣传,切实增强基层社区的平安宣防力量。同时,利用无人机时刻关注辖区动态,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第一时间出警,切实发挥无人机“查得准、盯得住、传得快”优势。

一次,王泉焜在使用无人机巡逻的过程中发现,某小区C区7号楼南侧公共停车位上新增了一个使用钢管和塑料布搭建的简易暖棚车库,给小区其他业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发现情况后,王泉焜使用无人机航拍取证,随后连同石桥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工作人员来到现场,经过一番教育后,搭建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将临时搭建的暖棚车库拆除。

一部无人机、一台视频监控电脑、一辆警用电动车,这就是王泉焜日常装备的“三件套”,哪里有警情,哪里就有王泉焜的身影。他常说:“我年轻,多为群众的事儿奔跑是应该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与群众的距离自然就近了。”下沉社区仅仅几个月,他便成了辖区群众亲密的体己人。他用脚步丈量群众幸福,用科技助力辖区平安。

记者 袁 迪

来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