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深度∣向新而兴 看长春新区新年如何做好新文章
长春
长春 > 资讯 > 朝阳区 > 正文

凤凰深度∣向新而兴 看长春新区新年如何做好新文章

凤凰网吉林 贺宝庆/文

2月23日,长春新区管委会报告厅内,气氛热烈,士气高涨。

一场长春新区历史上形式最新、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会议——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此举行,除了主会场之外,还有四个分会场。

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凤凰网吉林 王振东/摄

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凤凰网吉林 王振东/摄

凝聚最大范围共识,汇聚各界最大限度力量。

会议参会人员1100人。除了长春新区全体干部及基层一线代表之外,还邀请企业家代表及金融、智库、商协会、招商机构等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参会。

长春新区新年发展“施工图”全面展开,高质量发展奋进号角由此吹响。

长春市委常委、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华景斌作主旨讲话。凤凰网吉林 王振东/摄

长春市委常委、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华景斌作主旨讲话。凤凰网吉林 王振东/摄

长春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徐勇主持大会。凤凰网吉林 王振东/摄

长春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徐勇主持大会。凤凰网吉林 王振东/摄

“南方小土豆”变“长春孩子”

“作为一个地道的南方人,现在我会想念东北菜,也准备在长春安家。”长春新区内,出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36岁张少典,正在为3月份开张的森亿医疗北方中心办公室紧张忙碌着。

作为上海森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EO的张少典,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信息学专业,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曾被评为2023《财富》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2022福布斯中国青年海归菁英100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以及业务版图的扩大,我们从去年开始萌生了建立北方中心的设想”。张少典介绍,上海森亿医疗目前已经是国内医疗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的领头羊,准独角兽公司。在去年8月,他的团队与长春新区进行了首次接触,双方“命运齿轮”开始转动。

不过3个月的时间,张少典的“二次创业”开篇——吉林森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所有的前期工作,正式入驻长春新区长新创谷产业园。

在长春新区的引荐下,森亿公司还邀请了长春新区产业投资基金,以及长春市属长兴、长发基金参与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森亿已经成为彻彻底底的‘长春孩子’!”张少典说,他现在经常向周边的朋友和海外的同学推荐长春。“长春新区不仅适合生活,同样适合创业。”

凤栖梧桐。去年,长春新区新引进15个海归人才项目、24个院士项目,22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吉人回乡”1.2万,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4.8万。

人才的集聚回流让长春新区发展更有底气、更有信心、更有活力!

“视人才如珍宝,让高质量发展‘聚智成军’。”长春市委常委、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华景斌说,长春新区要做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珍宝绽放光彩。

让情怀和梦想扎根新区

10年前,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所长宣明领衔的创业团队成立了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攻卫星航天产业。而今,位于长春新区的长光卫星总部基地,充满科技感的建筑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孕育之地,也是青少年航天梦想“育种基地”。

长光卫星组建的“吉林一号”星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该星座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35到37次重访,具备全球一张图一年更新3次、全国一张图一年更新9次的能力。

此外,长光卫星初步形成以卫星整星研发生产为核心,相关卫星关键器件和材料研发制造为支撑的卫星制造产业集群,整个产业链辐射的上下游企业已超700家,行业生态初具规模。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贾宏光介绍,以“吉林一号”高频次、高分辨率、广覆盖卫星遥感数据为核心,以卫星遥感分析服务为基础,面向不同用户形成标准化的生产资料库,通过建设“吉林一号”网、共生地球探索构建遥感应用产业生态体系,在农林、水利、生态环境、交通、自然资源、城市建设等14个领域开展150余项精准服务。

贾宏光说,下一步长光卫星将围绕卫星研发制造及应用领域,着力部署“大装备”及“大数据”战略重点,加快构建具有长春新区特色优势的现代化卫星产业体系。

长光卫星实现“百星飞天”,长光博翔双飞翼垂直起降无人机全球首创,捷翼汽车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百克生物带状疱疹疫苗打破国外垄断,生物制品所流感疫苗通过世卫组织认证。

汇涓流以成大海。一大批新质生产力正在长春新区汇集。新区内优势产业不断“向高生长”。“药谷”创新产业园和高新生物医药基地“两翼齐飞”,带动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光谷”全力构建长智光谷、航天信息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形成“强芯高光、数智车网”品牌矩阵;“新材料基地”完成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奥来德、海谱润斯、圣博玛等项目即将规模开工。

向新而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全区新认定高企377户,总数达845户,占省市25%和33%;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54户,总数达410户,其中国家级占省市41%和61%;上市企业11家,占省市22%和30%。

全区56万人口、15万创新人才、11万经营主体、4万户企业。

全区GDP完成913亿元,增长7.2%;规上工业产值完成905.4亿元,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社消零等其他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一个个抢眼的数据不仅是过去一年长春新区的成绩单,更是未来发展的底盘、底气和底蕴。

长春新区过去的“稳与进”,源自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 同心聚力;今后的“强与胜”,更要靠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同向而行。

华景斌说,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汇集千军万马“出征新程”、团结千企万才“二次创业”,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时代大潮中,闯出一条靠产业“立”、靠创新“进”、靠企业“强”、靠人才“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长春新区内,北湖未来科学城和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双城”不仅是长春振兴突破的加速器,也是吉林省实现振兴率先突破的强引擎。

北湖未来科学城和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双城”也是长新创谷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春力的产业园内,春光明媚,朝气蓬勃,一批生物医药、航天信息、光电子产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人才和企业在此聚集。

“我们将在北湖园区建设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发改委十四五科教基础设施。”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刘俊说,今年将把长春应化所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的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迁移到北湖园区。未来这里将与应化所本部、长春精化新材产业园形成从‘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应用-产业发展’一体化研发与转化平台,有力支撑吉林省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以产业为基石,让高质量发展“聚链成势”;向创新要活力,让高质量发展“聚峰成岭”;视人才如珍宝,让高质量发展“聚智成军”;以环境增优势,让高质量发展“聚品成景”。

在23日召开的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华景斌发布了新年发展的“施工图”——以双城建设为引擎、把握五个原则、实施十大工程。

“以‘归零心态’重整行装再出发,挺起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脊梁。”华景斌说,长春新区要坚定“吉林发展看长春、长春发展看新区”的底气,与企业家一道,在发展上挑大梁、在创新上担重任、在改革上探新路,努力以新区冲锋突围,引领省市振兴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