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青山 添新绿 育“金山” ——通化市林业发展亮点走笔
长春
长春 > 高清图集 > 正文

护青山 添新绿 育“金山” ——通化市林业发展亮点走笔

通化,地处我省南部长白山区,高山纵横,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6.64%。近年来,通化着力扮靓青山“颜值”,让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 (资料图片)

早春时节,通化大地冰雪消融,春的气息日渐浓厚。

通化市地处我省南部长白山区,高山纵横,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6.64%。近年来,当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逐绿而行、多点发力,让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持续带来“绿色福利”。

紧扣“治绿”

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

目前,通化市记录到紫貂、中华秋沙鸭等国家Ⅰ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5种,鸳鸯、黑熊、棕熊等国家Ⅱ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30种,红松、东北红豆杉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15种。

可喜成就,见证通化林长制的有益探索。

走进辉南县林长制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大屏幕上的管理平台,同步观看护林员网格巡林情况。

全市林长制改革开展以来,辉南县投资50万元建设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托林长制网格化责任体系,将全县林地资源信息、林长组织体系、任务目标达成等纳入信息化监管范畴,实现全县森林资源动态监控和管护人员实时调度。

“智慧管理平台,既能在线查询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又能随时掌握责任区域、任务完成及护林员巡护轨迹等,做到实时监管、在线调度,实现对全县13.38万公顷林地智能化管理。”辉南县林长制工作科负责人孙立平说。

实施林长制,“长”是关键、“制”是核心。通化市还探索施行“林长+”工作模式,先后建立“林长+检察长、+警长、+法院院长”等协作推进机制,研究建立林长制重点工作专项报告制度,推进“林长办+督查室”联合督查督办机制、“林长办+新闻媒体”协作联系机制,串联起宏观布局、中观统筹、微观落实各个层面。

目前,全市已开展林长巡林3900余人次,解决各类问题192个。

紧扣“增绿”

持续扮靓青山“颜值”

128%!

这是通化市2023年造林绿化的成绩单。全市完成造林面积4.95万亩,超额完成年度造林绿化任务。

“植绿、护绿、爱绿,已经成为通化人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通化市林业局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于广志说,“通化市每年都会开展全社会植绿活动,大家积极参与义务植树,共建美丽宜居家园。”

多年来,通化市不断丰富义务植树的内容和形式,科学组织实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有力推进了国土绿化和美丽通化建设进程。

数据为证:“十三五”以来,累计有315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完成造林约11万亩;全市创建义务植树基地140个,完成义务植树1955.6万株。

多样的增绿行动在山城大地铺开——

2023年,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基本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400万元,占总投资70%;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实施村屯绿化提升工作,全市完成村屯绿化55个,占计划任务的105%,实现环村有绿带、道路有绿网、街心有绿地、广场有绿荫、庭院有花果建设目标;

围绕东北东部林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通化全国林业改革试点市建设任务,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持山上山下同步、提质扩量兼顾、生态经济共赢,促进全市绿量、绿质、绿效全面提升。

紧扣“用绿”

持续发展壮大林业产业

通化市有林地面积87.8万公顷,活立木蓄积9390万立方米,素有绿色立体宝库之称,林业资源丰富。如何实现通道转换,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走入通化县三棚林场,站在高处眺望,密林深深,万亩红松母树林松涛阵阵。

三棚林场是国家级重点红松林木良种基地,林场的松子亩产量居我省榜首。近几年,林场为国家上缴良种10多万公斤,还将大量优质松子推向市场。

松果效益可观,每亩经济收益近万元。林场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红松林立体开发、融合发展逐步在林场落地生根。

“职工们承包土地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更多附加值。林下可以种人参、淫羊藿、蓝莓、葡萄等作物。”林场场长赵泉湖告诉记者,经济作物要定期除杂草、清环境,所以这种混合间种的模式,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更好地保护树林。

在三棚林场红松康养旅游产业园,可赏松、听松涛、闻松香。经过多年建设,园区已建成垂钓园、森林栈道、植物园、水果采摘园等景点,营建了移动板房、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希望在山,致富在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棚林场的转型发展正是通化市“红松+”产业格局的生动实践。

目前,通化市已形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森林康养旅游等4大类36个品种立体式、复合型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林业特色产业框架初步形成。2023年,全市林业产业实现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7%。

李岩 本报记者 陈沫

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