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龙井市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掠影
长春
长春 > 文旅 > 文化 > 正文

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龙井市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掠影

长白山下,响彻同心筑梦的伟大乐章;海兰江畔,遍开民族团结的绮丽之花——这是龙井市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这片宁静中透着和谐的土地上,汉、朝、满、回等16个民族同胞在这里相邻而居、亲如一家,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中,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11月26日9时许,记者来到龙井市安民街道天图社区,正赶上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在红石榴书屋中,三名老党员在读书看报,还不时地交流心得体会。

环顾四周,“浸润书香为人生奠基,畅游书海享阅读快乐”18个大字赫然入目,最吸引记者的还是那满墙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类书籍,其中就有73岁的朝鲜族老人玄哲允捐赠的50余册剪报。在40余年的时间里,他将阅读过的人文历史和城市发展历程,以剪报的形式收集并装订成册,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各族群众为民族文化事业振兴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

“我是这里的‘常客’,一大早就来了,跟朋友们看看书、读读报挺好。”79岁的金大爷笑称,在红石榴书屋不仅可以学习和交流,还能做些志愿服务,比如种花、打扫卫生等,这样的活动他很喜欢,也很充实。

据工作人员柳美佳介绍,书屋里的图书,大部分是党员、居民群众无偿捐赠的,目前有各类图书3500余本。

水乳交融,情谊深厚。像天图这样“互嵌融居”的社区在龙井市比比皆是。近年来,龙井市依托传统节日持续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传承尊老爱幼、崇文重教、和谐和睦的中华传统美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嵌入百姓生活之中。

回望几十年间的发展历程,龙井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印刻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记忆。

“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奋进新时代的历程中,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龙井大地上绚丽绽放。”在龙井市东山红色文化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讲解员潘晓慧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各族同行、一心向党,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

潘晓慧告诉记者,该实践基地占地面积达6.7万平方米,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红色印记追忆区、民族复兴同心路、革命烈士纪念碑4个部分组成,2023年12月,被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命名为“老区精神教育基地”。在这里,人们可以走进历史记忆,追寻红色印记,重温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色龙井,激荡人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同赴国难、共御外敌、前赴后继、矢志革命,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为了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龙井市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深入阐释伟大建党精神谱系,打造了东山红色文化园、日本侵略延边罪证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充分激发各族群众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巨大热情。

旅游是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也是各民族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的重要渠道。

在距离龙井市中心区3公里处的智新镇,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琵岩山文化旅游风景区是延边州首批旅游促“三交”示范基地。这里树木繁茂,江水环绕,风景宜人,娱乐项目众多,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自2018年7月营业起,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达120万人次。

“登上琵岩山,向北眺望可以看到绵延起伏的山坡上是漫无边际的万亩苹果梨园。”导游员栗娜热情地为游客们介绍着龙井市的特产,以及景区的各种展览馆和游玩项目,她说,琵岩山不仅是旅游风景区,更是多民族大家庭“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见证。

除琵岩山文化旅游风景区外,龙井市还依托生态、民俗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了良田百世运动假日景区等旅游促“三交”基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景区建设、展陈展示、讲解体验、宣传推广之中。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来龙井看山看水,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在彼此欣赏的互动中,各民族群众越走越亲近,中华民族大家庭越来越和美。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如今,行走在龙井市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场景。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谐发展、和衷共济,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绽放得愈发绚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