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菌物学院:“小蘑菇”撬动大产业新未来
长春
长春 > 生活 > 时尚 > 正文

吉林农业大学菌物学院:“小蘑菇”撬动大产业新未来

一张由蘑菇菌丝制成的录取通知书,一枚别致的新生书签,让吉林农业大学在这个夏天登上热榜。

这份别出心裁的创意,不仅让新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与用心,更展现了菌物世界的无限可能与这所农业高校的独特优势。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看来,食用菌产业作为践行“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理念的典型代表,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的“五不争”特殊属性,是践行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发展的优质选择。数据显示,我国食用菌年产量从1978年的5.7万吨跃升至目前的超4000万吨,增长超700倍,年产值高达3000多亿元,稳居“第五大农作物”,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庞大的产业规模迫切需要更高水平的科技与人才的有力支撑。历经40余年发展,从全国首个“食药用菌”专科专业,到国家首个菌物科学与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吉林农业大学始终深耕菌物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2024年,由李玉院士领衔申报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与此同时,吉林农业大学成立全国首家菌物学院,建成了国内外首个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菌物学学科发展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开设菌物科学与工程、生物信息学2个本科专业,形成涵盖菌类作物学、菌物学、菌物表型组学的全方位研究格局。

这一优势领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青年科研人员加入。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授肖世俊表示:“在大众认知中,蘑菇主要停留在餐桌,但在我们看来,其潜力远不止于此。”随着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食用菌凭借其绿色、低成本的特质,正蜕变为各种意想不到的工业产品。

以“蘑菇纸”制成的录取通知书为例,其奥秘就在于蘑菇纤维。肖世俊解释说:“蘑菇生长过程中的菌丝呈现网状纤维结构,生产过程无需传统造纸的碱洗、漂白,不含有害成分,我们利用它制成纸张,安全环保。”在研究中心的产品展示台上,除了蘑菇纸,还有用蘑菇纤维制成的明信片、板材黏合剂、减震泡沫、菌物皮革等,每件产品都散发着淡淡的蘑菇香气。

拾起一块菌物皮革,其自然形成的纹路清晰可见,触感柔软且极具韧性,经过抻拉揉捏后能迅速恢复原状。肖世俊介绍说:“菌物皮革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仅为动物皮革的1/12,用水量更是大幅减少至1/1800。其力学性能已达到汽车内饰的标准,可替代汽车工业中的部分动物皮革材料,成为绿色汽车内饰的新兴选择。”而菌物多孔材料不含任何发泡剂和塑料,具备显著的保温和降噪特性,目前已在建筑行业与中建集团等龙头企业展开产学研合作。

为持续推进菌物科技创新,学校通过人才引进组建多学科交叉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菌物表型组学研究,着力构建以种质资源为基础、大数据为核心、人工智能为引擎的食药用菌产业新质生产力。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长田介绍,团队自主研发的菌物表型采集技术与设备,已在实验室成功培育出品质更优、功效更强的灵芝新品种,并与企业合作开发出涵盖食品、保健品、洗护品、化妆品等多领域的灵芝深加工产品。目前,设备已在中国农科院、上海农科院等14家企事业单位推广应用。

从一棵小小的蘑菇,到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产业;从一张“蘑菇纸”录取通知书,到有望颠覆传统的环保新材料;从基础的栽培分类,到前沿的人工智能驱动研究——吉林农业大学菌物学院的成立,正是一次对传统农业资源的深度赋能。未来,吉林农业大学菌物学院将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菌物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育食药用菌产业集群,为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和农业强省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彩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