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的沃土,更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进入了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阶段,净月高新区不仅是国家级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是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市——长春市的数字经济核心区、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在这一背景下,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发展所需,更是使命所系、责任所在。
近年来,净月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突破,以精准服务为抓手,在常规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成立企业发展服务局、影视服务局,走出了一条从“普惠式服务”迈向“靶向式赋能”的营商环境升级之路,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净月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为市民提供贴心便捷服务。
创新机制
快速审批提质增效
锚定产业发展需求,净月高新区结合区域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形成了《净月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提出打造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生态、政务服务帮办直达等34项创新措施,力促突破性成果落地。
服务企业,不仅要有态度,还要有效率。净月高新区推行“豁免清单”“黄绿证合并”“用地清单制”改革,36类事项免审批,大幅压缩了企业前期成本。而建筑垃圾处置证“容缺受理+承诺补齐”机制,则将企业办理时限压减80%,街路临时宣传、临时搭建审批由15个工作日压缩成即办件。近日,净月国康养老社区项目在提交建筑垃圾处置证审批材料时,遗漏了车辆联运合同,净月高新区城市管理局采取容缺机制,当天就给项目下发了建筑垃圾处置证,确保项目顺利施工。
同时,质量监督、安全监督与施工许可证并联审批,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条件成熟项目实现“一日办结”。净月高新区建设、规划、人防、消防等相关部门还建立联合验收机制,今年已有38个项目实现“一次验收”,大大提升审批效率。像联东U谷•长春净月智能制造产业园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就实现了当天申报当天办结——10时申报16时出证办结的高效服务,创造了项目审批的“净月速度”。
作为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净月高新区辖区内低空经济相关企业云集,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抢占这片新蓝海,净月高新区创建“低空经济一件事”,将多个事项进行整合,由“多次跑动”减少至“零跑动”,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在此基础上,还创新建立了低空经济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帮办代办、诉求响应等“一对一”精准服务。通过优化流程、创新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切实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打破壁垒
一局统筹高效服务
“企业如鱼、环境如水,水好则鱼悦。”净月高新区深知,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区域吸引力、竞争力和持续力,为破解传统部门协同联动壁垒导致的服务不畅问题,净月高新区勇于创新,率先作为,成立企业发展服务局(民营经济局)。这一举措旨在从根本上破解服务碎片化、资源分散化的难题,通过一局统筹全区企业服务工作,系统性构建“主动服务、响应服务、赋能服务”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服务。
服务不是口号,而是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企业发展服务局遵循“主动服务有温度、响应服务有速度、赋能服务有广度”的工作理念,紧扣全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目标,系统搭建“3+2+3+N”服务体系。即建立企业库、资源库、事件库3个数据库;搭建净企之家服务平台、企业发展管理咨询智汇平台2个平台;明确“主动服务、响应服务、赋能服务”3条服务路径;创建N个服务场景,力争实现企业诉求“一局通服”、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有效资源“高效匹配”,推动企业服务走向标准化、智能化、场景化。
在具体实践中,该局以“三服务”为抓手:在主动服务方面,动态梳理国家、省、市、区四级有效政策129条,标注政策要点、申报条件,通过定向推送、上门宣讲等渠道,避免企业“找政策”“漏政策”;在响应服务方面,结合“走遍净月”专项行动开展调研,收集问题165项,解决143项,同时设立24小时服务专线与邮箱,确保“问题不跨夜、响应不超时”;在赋能服务方面,持续丰富资源库,纳入各级现行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平台、第三方中介机构等350条资源信息,通过动态更新、分类索引,让资源库既能“找得到”,更能“用得上”。同时开展银企对接、供需对接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等活动,覆盖150余户重点企业,促成企业合作成果30余项,切实推动资源高效对接。

净月高新区2025银企对接会搭建平台,为企业解难。
靶向施策
精准破解企业难题
企业发展服务局不仅是服务机构,还通过精准捕捉企业痛点、系统对接资源、全程跟踪服务,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到“构建一个生态”的跃升。
自今年成立以来,企业发展服务局始终将企业放在首位,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困境提供精准服务。珩辉光电测量技术(吉林)有限公司作为长春芯光产业园入孵的高科技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急需场地扩产。企业发展服务局在走访调研中精准捕捉到企业诉求后,牵头带其考察区内多个备选场地,目前已成功与联东U谷净月园区签约,待明年园区完工后将正式入驻,并启动序列化光雷达产品量产。让服务走在企业发展的前头,企业发展服务局还主动为其对接应用场景,成功链接国内某头部无人机生产厂家,为企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提供有力支撑。
不仅关注高科技企业的成长需求,对中小企业同样一视同仁。主营汽车维修保养的吉林省保之临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门前停车秩序混乱,给企业运营带来困扰。企业发展服务局多次实地调研后,会同交警、建委等相关部门共同商讨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取消了不合理的停车位,显著改善了企业门前停车乱象,也让企业感受到“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线上平台智能融合、线下服务高效协同”的企业服务新形态更获得了企业的认可、赢得了企业的信任。
净月高新区企业发展服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净月高新区将持续开展问需服务,推动企业服务从“传统被动”向“主动智能”全面转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净月服务模式”,打造“整体型有为政府”,争创全省营商环境“一流”单位。

净月高新区以优质营商环境吸引剧组前来取景拍戏。
聚焦特色
厚植影视发展沃土
短剧《托孤》近日在净月高新区开机,《人世间》《老舅》《三人行》等多个项目落地长春并在净月高新区取景……作为长春影视产业的核心板块,净月高新区近年来成为影视作品创作拍摄的优选地。为优化影视产业发展环境、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净月高新区围绕区域特色产业,成立了影视服务局,从政策、服务、产业链三端同步发力,为企业及来吉林省拍摄的剧组提供政策咨询、勘景协调、临建报批、车辆通行等“一站式陪护服务”。
以政策为引领,《长春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及实施细则》的奖补范围覆盖院线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片等品类,后续又补充了网络微短剧品类;以平台为依托,搭建综合性影视产业服务平台,目前已入驻供应商171家,录入全省九市州取景地416处、勘景图片1.6万张,实现剧组的“云勘景”;以服务为核心,提供“一站清单全过程陪护服务”,分门类需求高效响应。2023年以来,已累计以清单化服务模式协调60余个影视项目顺利拍摄,吸引65户影视企业落户净月高新区;聚焦产业上下游关键环节,净月高新区致力于建设吉林省微短剧拍摄基地、吉林省文化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吉林省影视制作中心,完善“拍摄-制作-人才”全链条,为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硬件保障与人才支撑。这样的“政策赋能+服务保障”双机制,让净月高新区成为影视企业的“栖息地”。
常规服务标准化、特色服务专业化、重点服务精准化,净月高新区正以营商环境的“软实力”,锻造经济发展的“硬支撑”,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