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双阳区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长春
长春 > 生活 > 时尚 > 正文

长春市双阳区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奋楫前行正风华,双阳蝶变谱新篇。

目之所及,双阳区发展热潮奔涌,项目星罗棋布、频频落地,田野物产丰饶、收获满仓,产业提速增效、动能澎湃……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奋进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恢宏铺展——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续建项目“满血续航”、新建项目“接力快跑”,双轮驱动圆满完成阶段序时进度指标。

全域旅游成效显著,精心举办全国第十六届鹿业发展大会、温泉草莓旅游季等品牌活动,奢岭街道获评AAAAA级吉林省景区镇、曙光村获评AAAA级吉林省景区村。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全区园艺特产业前三季度产量达22万吨。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鹿茸产量、质量、出口创汇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长春国信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社稷尚品有机大米》、吉林省东鳌鹿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鹿胶肽粉》成功上榜“长春礼物”。

走过的每一步都稳健有力,落下的每一笔都浓墨重彩。今年年初以来,双阳区坚定不移执行省市委决策部署,立足建设“市域新城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县域前列,高质量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

服务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双阳区有着“近水楼台”的区位优势,与长春深度同城化是其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从春和景明、夏日繁花到秋日硕果、冬雪皑皑,时光轮转中的双阳紧扣“高质量”这个关键词,以“走在前列”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双阳区高质量发展日新月异。

双阳区高质量发展日新月异。

产业项目强链

筑牢发展“坚实底盘”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双阳区推动要素随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工作跟着项目干,全区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筑牢经济发展“坚实底盘”。

在双阳湖北岸,吉林动画学院双阳产教融合校区项目拔地而起,施工现场切割声、焊接声此起彼伏,一台台工程车辆往复奔忙……日前,随着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项目(一期)工程主体建筑全球路演中心圆满封顶。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北校区、东校区两大片区构成,涵盖产教融合楼、图书馆综合楼、影视拍摄与后期制作中心等多个部分。项目建成后,将显著增强区域文化吸引力、产业发展竞争力,成为“教育+文旅”融合发展新地标。

投资体量大、建设品质高、辐射带动强、综合效益好,盘点今年双阳区的建设项目,经开区医药产业园项目已进入室内装饰阶段,海运航天项目顺利完成设备安装,吉通机械数字化改造、海悦药业一期等项目正全速推进……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带动效应的产业项目相继破土,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项目是点,产业是线,经济是面。在做大总量、提升规模的同时,双阳区更加注重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区级领导包保项目机制持续深化,今年全区上报市级领导包保项目6个、区级领导包保项目45个,并全部纳入省、市、区发展大盘,全链条闭环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构建。

经济高质量发展,短期靠项目、长期靠环境。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双阳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始终把服务企业作为“第一重点”,助力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年,全区新认定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户,富生医疗器械被认定为吉林省唯一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

围绕构建具有双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区以轻量化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今年年初以来,面对经济下行、部分行业低迷及重点企业订单短缺的挑战,双阳区紧抓稳增提质,开展“挖潜增效”专项行动,推动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

实施“智改数转”提质工程,全年新增省级储备库项目3个,鑫利密封、卓谊生物成功获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浩德新材料、益浦生物等多个数字化建设项目接近尾声。

通过产品创新促企业迭代升级,今年年初以来,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新增吉通公司的PPE转向节、鑫利密封的新能源电池电芯配件等新产品,全年预计新增产值1亿元。

以打造绿色制造示范点为突破口,亚泰水泥5号、6号熟料生产线超低排放项目改造完成并投入运行,全年获批市级绿色工厂9户、升级省级绿色工厂2户。

双阳区域内神鹿峰旅游度假区。

双阳区域内神鹿峰旅游度假区。

文旅融合塑韵

全域旅游出新出彩

以“旅游+”为抓手,双阳区将自然山水、农业根基与文化底蕴深度融合,全力构建多业融合、联动发展的全域旅游产业链,绘就出一幅“全域、全季、全员”的发展新图景。

在神鹿峰旅游度假区,这里依托海拔711米的长春最高峰——神鹿峰,以及吊水壶国家森林公园的壮美景色,打造了百鹿原、溶洞、天涯秋千等众多人气打卡点。在百鹿原与萌鹿亲密互动,穿过溶洞感受历史的厚重,体验惊险刺激的天空之镜玻璃悬廊……如今,这里已成为长春文旅的新地标,更是全国鹿文化体验的首选之地。

围绕神鹿峰、如意湖、曙光村等景区,以及梅花鹿、现代采摘等特色产业,双阳区擦亮“长春微度假、吉林新周末”的金字招牌,构建北部旅居康养、南部生态观光、中部休闲度假、东部原乡民俗、西部特色体验的全域旅游集群发展新格局。

翻开《双阳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5年),从单一景点观光向全域体验度假模式转变跃然纸上:以长双快速路、龙东公路为一轴带,以神鹿峰山地度假、奢岭温泉康养度假、两湖新区都市旅游为三大发展极核,以西部鹿文化主题体验、东部乡村田园休闲、南部山地休闲度假三片区为方向,以奢爱普安度假营地、曙光黑鱼乡村旅游等旅游主题十组团为节点,以20个旅游特色乡村为网点,总体呈现集“点线面网”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总体布局。

今年年初以来,双阳区依托“乡村微度假、都市新文旅”两大龙头产品,顺应微度假、轻旅游的发展趋势,将梅花鹿产业、特色农业、山水生态、城市建设与美丽乡村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全域旅游出新出彩——

如意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古镇商街一期全部完工、国风酒店加速建设,景区局部对外开放。

神鹿峰、国信南山温泉酒店持续火热,黑熊森林里、问翠翠露营地人气攀升,将军岭旅游度假区试营业。

开展双阳十大必吃榜评比、“鹿鸣春城”梅花鹿进景区、奥运冠军王军霞团队双阳推介、哈雷长春纵队公益文旅巡游等活动。

以“旅游+文化”赋能,双阳区持续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元素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今年年初以来,神鹿峰旅游度假区亮相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开街仪式,双阳梅花鹿先后走进“这有山”热门商街、第二十四届长春农博会等城市级活动舞台,以灵动亲和的形象为区域文化“代言”。

被鹿鸣唤醒、被温泉滋养的双阳,正以全域旅游为笔,将自然禀赋、文化底蕴与乡村野趣细细勾勒。今年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317.39万人次,同比增长13.35%;游客出游总花费24.16亿元,同比增长12.95%。

双阳区全力打造国家级梅花鹿产业发展标杆。(双阳区委宣传部提供。)

双阳区全力打造国家级梅花鹿产业发展标杆。(双阳区委宣传部提供。)

鹿业创新领跑

深耕布局全产业链

双阳有着三百多年的养鹿史,被誉为“中国梅花鹿之乡”。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条与强劲的集群优势,双阳区正以“标准化、科技化、项目化、品牌化、多元化”,全力打造国家级梅花鹿产业发展标杆。

来到双阳区鹿乡镇,只见整洁宽阔的街道两侧,宾馆酒店鳞次栉比,鹿产品商店琳琅满目,金融机构、农业科研单位、中国双阳梅花鹿博物馆、鹿产品交易市场……依托梅花鹿养殖与加工优势,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鹿产品交易集散地,如今这座梅花鹿特色产业小镇蜚声中外、蓬勃发展。

梅花鹿是双阳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养殖基础深厚,产业链条完善,集群态势强劲……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双阳区梅花鹿产业正全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产业规模与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年末,全区鹿只总量达到33.8万只,占全省总量的40%、全国总量的30%,拥有1家国家级、12家省级梅花鹿遗传资源保种场,建成千只以上规模化养殖场13个,现有养鹿户1.3万余户,年产鹿茸560吨,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

金荷药业新建配方颗粒车间、久真珍鹿产品加工等项目正在建设,世鹿鹿业调理肉车间投入生产。

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政策优势打开“茸角胎骨”药用新通道,“澳门制造鹿产品”已经获批。

依托吉浙、吉豫、吉粤等对接平台,签约双阳梅花鹿品牌合作销售店6家,实现域外市场的关键布局。

……

今年年初以来,双阳区聚焦全省打造千亿级梅花鹿产业战略目标,充分放大梅花鹿产业优势,注重产业融合、文化融入,深入挖掘梅花鹿产业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深耕梅花鹿全产业链,让梅花鹿养殖从山野走向国际市场。

在位于双阳区的东鳌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琳琅满目的梅花鹿精深加工产品令人目不暇接,从鹿血酒到鹿油、鹿膏应有尽有,鹿血肽胶囊、鹿茸茶剂、鹿脂护肤品等品类繁多……企业负责人介绍,作为一家集学、研、产、养、加、销为一体的梅花鹿全产业链精深加工企业,他们生产的都是以鹿原料为主的功能性产品,有滋补食品、保健食品、养生酒、鹿茸化妆品4个系列,研发鹿产品100余种。

双阳鹿业之兴,源于“九鹿驰骋”的协同发展格局。其中,鹿港鹿业集团扛鼎市场化运营大旗,打造“双阳梅花鹿”品牌旗舰店、电商直播矩阵;鹿乡华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鹿蛋白肽提取,推动鹿产品药用价值深度开发;博文鹿业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守护种群“生命密码”,以科学育种巩固核心种群优势……如今,全区60余家加工企业汇聚于此,构筑起从养殖、检测到食品、药品的全产业链闭环。

国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国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乡村全面振兴

现代农业培优培强

牢记嘱托,双阳区坚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双阳区做大做强都市近郊农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扩容增效、提档升级,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及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以实干实绩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我们的草莓连续 6年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在双阳区奢岭街道的霍小蔓草莓小镇,小红帽草莓采摘园内当季首批草莓已悄然成熟,空气中弥漫的甜香为初冬增添了一抹暖意。据采摘园负责人介绍,“园区采用传统土壤种植和现代立体式栽培相结合的方式,种植红颜九九、幸香、白草莓等 10余个草莓品种,年产量可达 300吨。”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集草莓商店、研学工坊、自然农场及黑莓餐厅于一体的综合休闲空间,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谋划9个绿色食品基地和特色产业项目,完成棚膜建设面积230亩,绿色有机农产品在标有效认证主体达到14个、品种达到76个,农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奢岭草莓小镇经营模式得到高度肯定……今年年初以来,双阳区依托棚膜产业,高质量发展草莓、大樱桃等特色果蔬产业,全面发挥奢岭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作用,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升果蔬品质和产量。

在长春国信现代农业的奢岭果蔬基地,600 公顷的绿野上正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并依托大数据分析制定科学种植方案,实现了从土壤改良到病虫害防治的全链条有机管控。目前,基地 80余种果蔬均获有机认证,并配有完善的产品追溯系统,确保品质全程可控。

聚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提升,今年双阳区落实粮食种植面积147.9万亩以上,持续加大投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广泛推广运用良种、良法、良制、良机,全区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60.38万亩、完成土地深翻施肥面积2.9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

长春日报融媒体记者:梁闯

供图:双阳区委宣传部

来源:长春政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