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阿里互通?反垄断下的新共赢
长春
长春 > 产经 > 正文

腾讯阿里互通?反垄断下的新共赢

真正的开放来了?近日,不断有消息传出,阿里巴巴和腾讯正在考虑逐步向彼此开放生态。知情人士透露,初步步骤可能是,阿里巴巴将腾讯的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天猫。而在微信体系中,用户可直接分享来自淘宝的商品信息或通过微信小程序访问。

不是冤家不聚首。过去十余年,尽管在很多场合,马云马化腾不乏交流,但在业务维度,两大巨头“针尖对麦芒”,那些屏蔽与反屏蔽,以及谁先发起屏蔽,成了无头公案。

吊诡的是,过去十余年,开放是巨头们的共同命题,但腾讯阿里只能“零和博弈”:开放是各成派系,分阵营你死我活。

活久见也罢,小兴奋也好,腾讯阿里算不上“彻底的握手言和”,但部分业务的互通互利,着实令人期待。尤其在反垄断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用户因此受益良多,企业亦可换种思路。

两大巨头的一小步,互联网新开放共赢模式的一大步。

新开放共赢,就要与以前的开放共赢“说再见”。前文所述,腾讯阿里过去的竞争,是整个互联网竞争模式的缩影:开放与封闭像孪生兄弟,开放是各自阵营的开放,封闭是敌我阵营的封闭——巨头裹挟的小兄弟越多,大大小小的战斗就越激烈。

新开放共赢,意味着更大意义上的“为人民服务”。草莽时代的企业竞争,反射到用户福祉上,是不折不扣的双刃剑。两大巨头激烈博弈的时候,为了击溃对手,经常拿出免费甚至倒贴的诱惑,用户确实尝到过甜头。

但当用户离不开A也离不开B,且用户数量巨大的成熟阶段,数据和功能上的封闭,反而成了开放的掣肘。腾讯阿里这样的TOP2企业,旗下产品众多,均是用户高频的生活工作必备,是互联网“水电煤”。而App之间不互通,导致了诸多使用障碍,也有违科技让生活更便捷的本意。

新开放共赢,不只是“体恤民情”,更能让企业转变竞争策略,变得更加理性,致力于竞合双赢。竞争固然是市场保持活力的手段,创新才是源泉。初创时期的企业,不构成垄断,尚能纵情创新,用技术和产品的优势击败对手。

成熟期的企业,例如腾讯阿里,垄断已成事实,尽管垄断本身不是错,难免习惯性体量压制,而不是创新驱动。以此为据,所有的封闭,本质上是惰于创新,赖以垄断。一旦动用过激的市场策略,就落入不正当竞争的陷阱,也就是反垄断监管的重点。

说到底,反垄断代表了理性,给狂热、盲目的市场降降温。企业或被动或主动,必须解答理性竞争这道新课题。

因此,腾讯阿里互通什么?谁占了便宜,谁吃了暗亏?很难用一时的高下来评判,也不应该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我们心存希冀的是,以超级巨头互通为标志,中国互联网真正的开放共赢,就此打开了一扇窗。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