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是省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引擎”。如何让这个“引擎”拥有充沛的“输出动力”?如何让长春新区成为省市科技创新的承载地?近日,《长春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长春新区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科技创新十大工程”,为长春新区以科技创新驱动集约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定下了“路线图”。
“十四五”时期,长春新区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实施环吉大双创生态圈建设工程、中科院与新区协同创新工程、知识产权生态小镇打造工程、应用化学国研中心创建工程、医药科创服务平台增效工程、科创孵化载体能力提升工程、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工程、中科新材料产业园推进工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工程、双高企业培育集聚工程等“科技创新十大工程”,构建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现代科技创新体系和活跃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科技创新十大工程”展现了长春新区明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体现出长春新区依靠科技创新引领集约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环吉大双创生态圈建设工程:按照“一核双心N点”布局,构建环吉大双创生态圈,建设创新生态一流的“科、教、创、产、服”协同创新示范区。“一核”即吉林大学;“双心”指打造以海容广场为中心的双创小镇和以吉大科技园为中心的科创谷;“N点”指吉林大学双创梦工场融合创新中心、华为研究院鲲鹏信创创新中心、海尔海创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N个关键创新平台。
中科院与新区协同创新工程:以中科院“一中心、四基地、两园区”为核心,加速中科院系创新资源要素集聚、科技成果转化。
知识产权生态小镇打造工程:构建包括东北亚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东北亚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东北知识产权高校联盟、中国(东北)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两中心、一联盟、一基地”。
应用化学国研中心创建工程:主要依托长春应化所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白俄罗斯先进材料与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测试分析中心为组建主体,联合吉林大学2个化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共同组建长春应用化学国家研究中心,布局可用于未来10-20年后的前瞻性基础研究方向。
医药科创服务平台增效工程:按照“产业大脑”模式搭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串联协同上下游产业资源、创新资源、金融资本、专业服务,实现产业闭环,支撑招商、产业促进服务等。与吉大一院等共同谋划吉林省医工转化创新研究院,促进省内医工类新技术新产品应用转化。建设吉林省医疗器械创新产业孵化中心,支持医疗器械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水平创业活动。
科创孵化载体能力提升工程:从新型孵化载体建设、现有孵化载体功能提升、孵化品牌活动三方面推动创业工作升级。
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工程:建设5-10家新型研发机构。由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联合一院三所四校谋划建设长春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
中科新材料产业园推进工程:引入中国科学院顶级智力资源,与国科控股共同合作,围绕先进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技术、先进轨道交通、低碳环保材料、新能源汽车五个领域,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采取“龙头企业或领军人物+创新中心+产业区+政策+基金”模式,培育关键新材料隐形冠军企业。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工程:加快推动长吉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构建吉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体,支持吉大、长春理工大学等院校建设吉林大学长春技术转移中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支持各类服务机构申创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双高企业培育集聚工程: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牛羚、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力争到2025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牛羚、瞪羚、独角兽企业力争达到100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科技创新十大工程”,既是战略部署,又是目标指引,长春新区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引领集约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破浪前行、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