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释放人才“磁吸”效应 加快长春人才创新港建设步伐

长春新区:释放人才“磁吸”效应 加快长春人才创新港建设步伐

近日,长春新区出台《万名高校毕业生进新区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企业文化、百企千岗、创业培训、人力资源服务进校园;技能提升、就业实习、基层锻炼、创新创业进新区两项“四进”活动向高校毕业生发出来自长春新区的“心动offer”。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留在新区就业创业,是长春新区落实“四个服务”,加快长春人才创新港建设的一项具体举措,在“引”上谋创新、在“育”上搭载体、在“留”上优环境……助推长春人才创新港建设蹚出新路、跑出速度,长春新区在发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长春新区海纳百川,求贤若渴,依托省市区“三级共建”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作用显著,打造了“长白慧谷”“侨梦苑”“吉林省首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省、市人才特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人才品牌。

使命呼唤,长春新区再担重任,建设立足吉林、辐射东北、面向东北亚、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长春人才创新港,以长春新区为核心区,打造“一轴两翼多园”的空间布局:一条产业轴,把汽车、高铁、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优势产业贯穿起来,打好产业牌、企业牌;环吉大双创生态圈、北湖科创生态圈“两翼”打好高校院所牌、人才牌;分布在周边的产业园、科技园等平台整合为“多园”,打好协同创新牌、成果转化牌。随着长春人才创新港建设的不断推进,长春新区日益成为令人瞩目的人才洼地和创业高地,吸引着各方人才纷至沓来。

政策引领打造引才“强磁场”。围绕吸引高端人才创新创业,长春新区落实省市人才政策、复制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先后制定实施了《长春新区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若干政策》《长春新区“长白慧谷”英才计划暂行办法》,全面实施“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和“慧谷引凤”行动计划,共对十一批“长白慧谷”英才、154个入选高端人才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超亿元。未来,长春新区还将研究制定人才创新港的特别政策,探索面向高校院所设立科技专项,支持顶尖人才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优化实施“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对于入选的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给予资金支持或股权投资支持;对于在新区创业的院士及其团队给予市级支持额度20%最高200万元的配套支持;每年安排500万元,在高校设立“长春新区产业人才奖学金”,支持培育相关工程技术、实践技能人才等。人才创新港特别政策将与省市人才政策,以及新区科技、产业、金融等政策,共同形成高含金量的政策体系。

平台发力构筑多层次人才“孵化器”。近年来,长春新区不断提升人才承载力,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活力,培育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环吉大双创生态圈”、北湖科技园、新大光谷里、中俄科技园、“药谷”“光谷”“知识产权生态小镇”等特点鲜明、内容丰富、创新引领的承载平台和载体加快建设。同时,深度挖掘高端人才成长经历,弘扬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精神,谱写新区人才励志篇,讲好新区人才故事,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

“精耕细作”厚植“人才沃土”。人才既要引得进也要留得住,良好的人才生态是集聚高端人才的最佳引力。做好人才的引育留用工作,关键在于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长春新区围绕“大部制、扁平化、专业性、高效率”目标,研究推进有利于释放新区发展活力、激发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动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对招商引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综合经济、社会事务、国有企业等方面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建设灵活的人才发展机制,打通人才流动渠道,采取市场化的用人政策,实施灵活的绩效激励机制,营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将优秀人才向企业和产业集聚,为促进新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才创新港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长春新区这片涌动着激情和梦想的土地上,创新人才的汇聚,正激荡起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为长春新区集约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蓄能集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