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牢记嘱托 以创新为魂开创发展新局面

长春新区:牢记嘱托 以创新为魂开创发展新局面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第三次赴我省视察调研,为振兴吉林、振兴东北把脉开方,赋予吉林“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要使命。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两周年科技创新成果汇报会暨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推进会以视频形式召开。会上,长春新区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长春新区,强调“高新科技园区要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为长春新区的发展指明方向。

两年来,长春新区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按照省市“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创新型省份建设、“六城联动”等部署要求,以创新为魂,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在创新驱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投入占财政收入5%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约2.53%,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19.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4%,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60%,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列19个国家级新区第12位,在东北区域新区中保持领先。

前瞻布局重大科研设施和战略载体,系统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区各类国家级研发机构5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5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0家,正联合吉林大学、应化所、地理所、理工大学等,建设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高分子科技与技术、稀土高值化利用等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国家队”。

促进双链融合互动,打造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两谷两基地”。“药谷”打造聚焦研发服务(CRO)、中试服务(CDMO)等功能服务平台,重点发展新型疫苗、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努力构建聚集千家医药企业、千亿产业规模的医药产业集群;“光谷”大力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形成全领域的光电信息制造高地;“新材料基地”投资200亿元建设长春精细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光电材料、化学仿制药原料等功能材料,打造新型材料的创新基地、高价值的生产基地;“数字经济发展基地”大力发展信息安全、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经过两年努力,长春新区新增科技型企业超4000家。

系统布局整合创新平台,打造一南一北两大创新高地。长春新区所辖长春高新区联合吉林大学,高标准建设“环吉大双创生态圈”,谋划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长春新区所辖北湖科技开发区加快建设北湖科学城,与省科技厅共同推动吉林省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共同谋划“中科院化学部院士进长春新区专场活动”,加快建设“长春科技创新馆”;依托已运营的省、市知识产权中心以及市知识产权法庭,打造知识产权生态小镇,已引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1家;投资120亿元的科创广场即将落成,航天信息产业园、长智光谷等高科技产业园加快布局。

构建“科技+金融+人才+服务”模式,营造高水平创新创业生态。全区先后建成各类孵化载体54个,推广摆渡创新工场和北湖科技园中关村模式,擦亮“摆渡-渡向成功彼岸”等孵化品牌,推进孵化载体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全区产业引导基金发展到8支、总规模24.8亿元,谋划建设长春北湖基金小镇,助力科技企业在各自赛道加快成长。创新实施“长白慧谷”英才计划、“慧谷引凤”行动计划,两年来兑现人才激励资金近1亿元,先后有10人入选省“长白山人才工程”,41人入选省、市高级专家,21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位列东北地区前列。正加快建设长春人才创新港核心区,着力推进 “未来之洲”院士港、卓越工程师培训学院等6类30多个人才集聚载体建设。累计发放“创新券”2.38万张,超1200家企业受益,正准备发放“法务券”;实施“企业服务专员”机制,全区255名处级干部对接服务1005户重点企业,成为存量企业的“客户经理、增量项目的“项目经理”,构建起“服务专员围着企业转、行政资源围着专员转”的新型服务模式。两年来,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60户,总数740户、占全省1/4左右,专精特新企业179户,其中国家级16户、占全省45.7%。

两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与指引下,长春新区加快走出一条“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彰显出巨大的“吸引力”和强劲的“创新力”。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发展浪潮,长春新区将坚持实业立区、科技强区、人才兴区,坚决扛起在省市振兴发展中“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的职责使命,加快把长春新区建设成为创新开放、集约高效、充满活力、宜居宜业、全面繁荣的现代化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