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阳区太平镇小石村7公顷环湖花海。
中国双阳梅花鹿博物馆中的展品非常丰富。
汗血宝马与驯马师互动。
设施齐全的九里新城露营地。 本版摄影 张扬
从长春驱车一个多小时,便是双阳区太平镇肚带河油菜花海。每年6月至8月,这里的油菜花海依岭蜿蜒,花香浓郁,令人沉醉。这已经成了双阳域内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双阳,你总能找到一处适合旅游的目的地。森林、花海、露营、采摘、温泉这些夏秋的美好图景,成了双阳区农文旅产业的符号。
从昔日的“农家乐”到观光景点,再跨越升级到全域联动,双阳区文旅产业迎来了一次次蝶变,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文旅融合,正在不断激活区域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拉开了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的大幕,更是点燃了双阳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主引擎。
青山绿水赋能,双阳区全域旅游正花开似锦。
全地域——
城与乡 景与村 产与村
一个融合共享的策略
G334国道504.79公里处,公路转角处豁然开朗,与国道上其他路口迥然不同,这里有凉亭可歇脚,有雕塑可欣赏。这就是被列入2020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的神鹿峰旅游公路的起点。以此,沿路向东南,看得见青纱帐般的玉米地,看得见卧在栏外的黄牛,灰黑色的柏油路与农家原木色的栅栏、石砌的院墙形成了天然的色差,公路上白色的交通标志线延伸向远方,那儿是连绵不断的青山。
这条公路途经双阳区山河街道的卢家村、阳平村、朝阳村、柳树村,终点至神鹿峰旅游度假区,全长20.08公里,沿线还有朝阳、柳树两个水库,山水交映,风光旖旎。这条最美公路像一条纽带,把周边的肚带河油菜花海、将军泉、万龙湖景区、小石村民宿等景点串联起来。行驶其间,诗意的栖息地让人神清气爽。
连点成线、以线成面,这是双阳区由传统观光景点游向现代休闲度假区转变的一个案例,是双阳区全域旅游理念的一个展现——整合资源,共建共享,释放交融联动效应。当乡村与公路、自然山水融合碰撞,会发生什么?这条投资上亿元的最美公路建成后,让神鹿峰度假区快速跻身长春旅游新晋网红地,并为周边乡村及城镇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
随着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加速迈向成熟,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单位,近几年,双阳区顺应新期待,不断实现新突破,转型的路径也十分清晰——从现代化山水型新城区到宜居宜游宜兴业的长春市副中心,到如今,作为长春现代化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全力打造长春微度假首选地、吉林新周末样板地,标志着双阳区农文旅发展已进入新赛道。城与乡、村与景、产与村的融合与联动,便成了新阶段的关键词。
这些顶层的思考和设计,正在逐一落地。
高质量编制全域镇村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奢岭街道为代表的城乡融合型、以太平镇小石村为代表的景村融合型、以鹿乡镇鹿乡村为代表的产村融合型镇村,精品化打造美丽乡村示范风景带。
今年年初,双阳区召开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评审会,通过了《长春市双阳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并下发了《双阳区全域旅游发展重点任务分工表(2023—2025年)》,并聘请专业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企业全程辅导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依托,项目建设更是遍地开花。国信南山温泉酒店、神鹿峰旅游度假区、盛世图腾马文化园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双阳湖旅游路一期、双阳之眼、“四馆一中心”等两湖新区项目的开工建设,全面拉开中部都市旅游发展框架,使乡村旅游业态更加丰富,让南部山地成为旅游度假胜地。积极打造长影外景地,大力发展影视文创、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着力建设北部现代化“长春氧吧”。启动实施旅游环境三年提升计划,开发“慧游双阳”智慧应用。以点连线、以线连面地推出了“森林度假游”“滋补养生游”“温泉家庭游”等五条微度假线路,构建一轴三极三片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目前,全区已形成南部山河太平、北部奢岭、西部鹿乡、中部双阳湖、东部齐家等五大旅游板块。同时,围绕打造长春微度假首选地、吉林新周末样板地,丰富露营、民宿、房车营地等乡村旅游业态,可谓全域皆景、全季通游。
数据印证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年上半年,双阳区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同比增长116%;实现旅游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91%。预计今年,双阳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产值将突破40亿元。双阳区也收获了吉林省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全业态——
“旅+” “农+” 一域多元的发展活力
“露营节期间,每天的游客量都超过千人。”位于双阳区奢岭街道的九里新城露营地,在双阳区第一次举办的露营节中崭露头角,成为最受市民喜爱的露营地之一。
将露营打造成为文旅发展的新锐力量,是双阳区丰富度假区业态的一个新举措。近两年,依据“山缘、水缘、林荫、阳光”等不同特点,双阳区推出了22个特色各异、主题多元的露营基地,让市民及游客放慢脚步、回归自然,领略绿水青山的秀美,尽享夏日林荫的清凉。为打造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链,双阳区还成立了双阳露营地联盟。
“做活全域旅游大文章,要做强核心景区,丰富旅游业态,培育旅游产品,做到点上有精品、线上有风景、面上有形象。”据双阳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双阳区一直在努力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融合,开发文博游、研学游、养生游等多元业态产品。
在双阳区鹿乡镇,“旅游+产业”已经融入这个特色小镇的每一个角落。每年4月至9月末,外地客商云集于此采购鹿产品,随之而来的是大批游客。“早就听说双阳的梅花鹿最纯,全家趁着暑假来旅游,正好也买些正宗的鹿产品。”来自四川省的陈先生说。如今,像陈先生这样的外地游客在鹿乡镇越来越多,每到鹿茸采收季节,当地宾馆酒店爆满。鹿乡镇打造的“鹿乡人家”和“鹿苑农舍”等休闲品牌,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小镇的中国梅花鹿博物馆更是研学游的新宠。在刚刚结束的“看见长春”工程——2023年首都大学生记者团集体采访实践活动中,记者团盛赞这个文化味十足的博物馆:“在这里了解‘中国梅花鹿之乡’的前世今生,感受人与梅花鹿的故事。”
走进双阳区,随处可见“鹿”元素被注入“旅游+”。双阳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符号——可爱的小鹿以IP形象呈现在城市建设中,成为双阳的一张闪亮名片。“我在双阳迷了‘鹿’”,作为双阳旅游宣传语,简单而有内涵,一语双关,彰显双阳这块宝地令人流连忘返。
“旅游+”在双阳区遍地开花,活力四射!
“旅游+农业”,全区建成果蔬采摘园45个、休闲垂钓园21个、花海观光园12个、特色养殖园73个;“旅游+文化”,推出了鹿油手工皂、鹿骨手链、草编工艺品、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品;“旅游+教育”,建设红色旅游基地、研学旅游基地10个;“旅游+工业”,依托东鳌鹿业、积德泉酒文化山庄打造了一系列工业观光产品。与此同时,中国奢岭草莓小镇、万龙湖旅游度假区等特色乡村游也多点开花,不断丰富着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双阳区也因此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文旅融合,让沉寂的乡村博物馆一展风采。借国际博物馆日,双阳区今年举办了首次博物馆精品路线游活动,免费为市民提供交通工具。将军岭遗址、盛世图腾马文化、奢岭农耕文化等双阳区27家博物馆共同发起成立了双阳区博物馆联盟,开展文化保护、展示、宣传等活动,全方位、多视角诠释双阳历史文化的物质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
全时空——
全季通游 一个燃点不断的魅力秀场
前不久,以“紫玉飘香 自在黑鱼”为主题的双阳区平湖街道第六届黑鱼葡萄采摘节启幕,活动将持续一个月。多年来,黑鱼村依托葡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出一条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甜蜜产业链。
季节性是旅游的魅力,也是制约因素。如何让市场“全季不衰”?双阳区以旅游节庆活动为主线,塑造一年四季活动不断的魅力城区,打造“全域皆景、全季通游”的双阳新形象。
自今年春季开始,双阳区举办了吉林省第四届草莓大会暨第九届双阳奢岭温泉草莓旅游节、“山里有个草莓节”暨双阳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和第十四届中国鹿业发展大会、中国吉林第三届梅花鹿产业发展大会暨双阳区第九届梅花鹿节、第六届黑鱼葡萄节,促进双阳旅游市场强势回暖。举办长春双阳首届“DOU旅游”短视频大赛暨域内高校走进旅游企业活动、开展“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和首届双阳高校艺术周,引导市民了解双阳,激发来双阳旅游的热情。
夏秋季是双阳区的旅游旺季:神鹿峰旅游度假区的“国风巡游”等一系列精彩活动叫好又叫座;葡萄节更是预热了农民丰收的喜悦……“我们每年都会搞稻米丰收节,把村里种植的有机大米向外推广,同时也是对自己劳动的犒赏。”双阳区奢岭街道马场村党总支书记李华靓说。
畅通的道路也是双阳区实现全时旅游的关键。长双快速路通车,分担了长清公路的交通压力,长春经济圈环线、全域公交等便捷出行方式,拉进双阳与市内的距离,长春市民可以随时开始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双阳区旅游公共服务持续同步提升。对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双阳区设置游客集散中心,完善景区游客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点,设置全域全景图和道路交通旅游标识牌、接入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开通旅游公交专线等,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特别是结合双阳特色和游客喜好,开发一些能够互动的旅游产品,让游客从视、听、嗅、味、触觉等多维度中感受城市魅力,留下对双阳的美好记忆。
长春日报记者 李灿明 张建华 赵猛佳 袁 迪
来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