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李红光: “有名的义勇军领袖”
长春
长春 > 产经 > 商讯 > 正文

抗日英雄李红光: “有名的义勇军领袖”

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成千上万名各民族优秀儿女为了祖国独立和民族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李红光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抗日将领。他同杨靖宇将军一起战斗在东南满广阔的土地上,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有力配合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直至壮烈牺牲。毛泽东称赞他是“有名的义勇军领袖”。

李红光,原名李弘海,1910年出生于朝鲜京畿道龙岩郡丹洞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因不堪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压迫,1925年随父母迁至吉林省磐石县,1926年定居于伊通县溜沙嘴子屯。1927年,他加入农民同盟,投入反日活动,1930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1年春,李红光被选为中共伊通特支组织委员,4月又被选为中共磐石县委委员。1932年初,磐石中心县委响应党中央与满洲省委关于武装抗日的号召,以李红光领导的赤卫队和县委打狗队为基础,组成了磐石赤色游击队,李红光任队长。同年4月,在磐石军民反日高潮中,中共满洲省委先后派张振国和省委军委书记杨林到磐石帮助创建工农抗日武装和指导工作。杨林等到磐石后,协助李红光领导了“四·三”“五·一”“五·七”蛤蟆河子农民大暴动。

磐石地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为发展和壮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创造了有利条件。李红光领导的游击队,此时已发展到30余人。1932年6月4日,磐石中心县委决定正式成立磐石工农抗日武装,命名为“满洲工农反日义勇军第四军第一纵队”,简称“磐石工农义勇军”,下设3个分队。

1932年11月末,中共满洲省委代表杨靖宇来到义勇军驻地。他经过全面了解和分析形势后,召开相关会议,及时整顿队伍,将义勇军带回党和群众组织基础较好的磐石县。按满洲省委的指示,把磐石工农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1933年1月,杨靖宇任游击队政委后,将游击队编为3个大队1个教导队,李红光任教导队政委。

李红光带领教导队经常随杨靖宇活动,在杨靖宇的言传身教下,迅速提高了政治觉悟和军事才能,历经一年多的战斗锻炼和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作战时他善用智谋,精于埋伏、袭击、化装、奇袭等游击战术,在战斗中经常化险为夷,出奇制胜。李红光随着威望的提高,在团结友军、收编山林队、策反伪军等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抗联一军中深受杨靖宇将军赞赏和战友的信赖,大家一致称誉他是杨司令的好参谋长。

几次战斗的胜利,提高了李红光的威信。1933年7月,在桦甸八道河子召开各抗日军头领会议,成立“抗日军联合参谋部”,李红光当选参谋长。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正式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师参谋长。独立师的成立,标志着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独立师在杨靖宇、李红光的指挥下,乘胜连续攻克了大荒沟、凉水河子等据点。

1935年5月,李红光奉命率部以柳河、兴京、清源为活动中心,向宽甸、本溪发展。5月11日,当部队行经至兴京城东老爷岭时,突然与200多名日本守备队和伪警察相遇。双方展开激战,战斗从下午4时一直打到天黑。李红光在一个小山岗上指挥战斗。在他举起望远镜,寻找消灭敌人机枪火力点的有利地形时,一串机枪子弹打进了他的右胸,鲜血染红了他的旧军衣。由于伤势太重,抢救无效,第二天不幸牺牲,终年25岁。

李红光虽然牺牲了,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为了纪念烈士,在解放战争中,用李红光烈士的名字命名的东北民主联军“李红光支队”,驰骋在东北解放战场上。后来,在烈士创建游击队的磐石县,到处可见以“红光”命名的街道、村屯、商店、工厂、学校……1985年,伊通县溜沙嘴子屯专门为李红光烈士修建了纪念碑。

巍巍青山,悠悠白云,烈士英名万古永存。

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