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也是科技力量尽情绽放的舞台。在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假期里,科技如灵动的画笔,在各行各业的画布上,勾勒出一幅幅绚烂而独特的新图景。热门景区,科技带来的新奇体验如繁花绽放;科技馆,融趣味性、知识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科普盛宴正在进行;科技小院,展现出科技与自然交织的独特韵律;智慧农业,让传统春耕焕发出新的生机;“高空天眼”无人机,让游客的旅行更便利、安心……
有了劳动者的努力,科技,犹如璀璨星辰照亮各行各业前行之路,又似灵动的音符奏响创新发展的激昂乐章,让这个“五一”充满了“科技范儿。”
科技服务不打烊
5月1日,晨光穿透薄雾,吉林双阳梅花鹿科技小院里,已开始忙碌起来。
“张教授!我家鹿羔今早站不起来了。”
“张教授,鹿羔有点发烧……”
早上6点刚过,就有部分养殖户带着小鹿羔来小院问诊,以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张加力为首席专家的7位教师团队,穿着白大褂,在注射室和化验室来回奔走。这个“五一”假期,他们很忙。
吉林双阳梅花鹿科技小院专家上门服务。郑玉鑫 摄
“体温38.6℃,心率正常。”在注射笼旁,小院专家、吉林农大动物医学院教师黄海龙正俯身记录着小鹿的体征数据。“都有什么症状?”黄海龙询问养殖户徐成龙,嗓音沙哑。
“不吃食、拉稀。”徐成龙脸色有些焦急,用手一直抚摸小鹿的头,试图安抚这头刚刚出生就被母鹿弃养的“小可怜”。
“可能是大肠杆菌感染,需要做血常规检测。”黄海龙一边安排学生进行取样检测,一边跟养殖户讲解小鹿的治疗方法。“别着急,检测结果出来打上吊瓶,下午就能见好。”
中午12点,小院北侧的注射室已经来了很多“患者”。一头头大鹿、小鹿或趴或站在注射笼中,输液管里的药液一滴一滴地流入它们体内。“最近是母鹿产仔的关键时期,一天要接诊近200个病例。”张加力略带疲惫地说。
小院不大,却要覆盖服务长春双阳地区全部的养殖户。小院不小,名气已传出东北三省,许多山东、河北的梅花鹿养殖户都会慕名到此治疗学习。
下午6点,暮色浸染天际,科技小院的灯光明亮。团队成员围坐在实验台旁开着“部署会”。
“黄海龙老师带队去徐成龙家里看看,他家100多头母鹿马上下崽,检查一下卫生情况;么乃全老师带着学生把今天收集的病料素材分类保存一下;你们几个学生去看看下午的细菌测序结果。”张加力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工作。
夜里11点,鹿乡镇内夜灯星星点点,小院终于安静了下来。但是张加力、黄海龙等人的来电铃声却没停歇。许多远在外地的养殖户致电求助治疗方案。对于“与鹿共舞”的科研人来说,科技服务永不打烊。(郑玉鑫)
科技馆里的超“燃”体验
“同学们,这是一个16斤重的保龄球,我们如何让它悬浮起来呢?”“五一”假期第一天,在省科技馆一楼大厅,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实验展演——“气压奇趣大作战”正在进行中。
在两位科技辅导员的默契配合下,保龄球很快就在压强差中悬浮起来。台下的孩子们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省科技馆举行“气压奇趣大作战”科学实验展演。徐慕旗 摄
10岁的王欣然是科技馆的“常客”。“今天的活动太有意思了!我看了假期活动预告,都挺感兴趣的,每场都想参加。”她高兴地说。
每逢节假日,科技馆的科技辅导员们就迎来了忙碌的日子。“我们准备了一系列科普活动,既有之前储备的王牌课,也有新开发的课程。5月2日‘动物界的潜规则’就是新课,融合了相声表演形式。此外,还有情景剧、脱口秀等,让孩子们在欢笑中轻松学习科学知识。”省科技馆展教部工作人员王亦萌说。
假期有不少天文、航天主题活动,包括“有趣的天文观测”科普大讲堂,“从‘接触’到‘穿越’”影迷沙龙会,“杨老师聊天文之春季星空”等。对此,省科技馆办公室主任王晶说道,这些都是为迎接“国际天文馆日”特别策划的。“我们希望利用‘五一’假期这个时间节点,激发公众对天文的兴趣,弘扬探索精神。”王晶说。
徜徉在科技馆内,处处有新意,时时有期待——
一楼大厅的“科技拾光·强国铸梦”主题展格外亮眼,游客们纷纷拍照打卡;超大型裸眼3D显示系统上循环播放着航天科普片;精美的展板上,是袁隆平等科学家卓越的科技成果。
各展厅里热闹非凡,从古代科技到航空探秘,从力学世界到数学天地,孩子们自由探索,不断收获科学知识。
特效影院里座无虚席,《独角仙奇遇记》《光的艺术》《中国工匠》等系列影片轮番上演,观众们尽情享受高科技带来的视听盛宴。
在动手实践课堂上,科技教师带着孩子们制作艾草锤,在一双双灵巧的小手下,材料完美组合,孩子们欣喜万分。随后几天里,机械甲虫、橡皮筋动力小车……不同主题的实践课正等待孩子们前来“探秘”。
“大家热情高涨,假期首日入馆人数就超过1.3万人次。”王晶说,“我们一直在探索多元化的科普内容和新颖的教育形式,努力为公众打造精彩的假日科学盛宴。希望每一个来馆体验的孩子都不虚此行,在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徐慕旗)
智慧农业助力春耕
“五一”假期,镇赉县进入水稻育苗的关键时期。今年,智慧农业技术的深度应用,为这片拥有“吉林省水稻生产第一大县”美誉的土地注入了新活力,让传统春耕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镇赉县庆江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基地,智能化流水线育秧机高效运转,一只只空秧盘依次进入机器,包衣稻种被均匀播撒在营养土中,随后覆盖、摆盘等工序一气呵成。合作社负责人孟庆江说道,智能化设备不仅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还能精准控制播种量和覆土厚度,育出的秧苗更加整齐健壮,为水稻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智能化育秧设备,无人机监测技术也在镇赉水稻种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监测,农业部门和农户可以实时掌握稻田的墒情、地温以及病虫害情况,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无人机穿梭在稻田上空,快速完成测绘和病虫害监测任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农户,实现精准防治。
省农科院镇赉试验站的水稻新品种秧苗长势良好。(镇赉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灌溉环节,镇赉县积极推广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该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水稻需水情况,自动调节灌溉时间和水量,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据了解,采用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后,每亩稻田可节水10%以上,同时减少了人工灌溉成本。
为了让农民更好地掌握智慧农业技术,镇赉县农业部门组织了多场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活动,邀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讲解智能设备操作、数据分析等知识。“刚开始接触这些新技术时,心里有些没底,经过培训和实际操作,发现它们真的太实用了,不仅省时省力,还能增产增收。”一位参加培训的农民说。
此外,镇赉县还加强了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今年,该县部分乡镇选用了适应当地积温、市场反响良好的优质稻种,配合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镇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农业的应用是镇赉县推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将继续加大推广力度,让科技成为水稻产业的强大引擎,助力镇赉从“水稻大县”迈向“水稻强县”。(毕玮琳)
打开“幻旅之门”
“登月奇旅”“海底两万里”“爱丽丝梦游仙境”“永远的盛唐”……这个“五一”假期,长春动植物园全新升级的“幻旅之门”项目凭借前沿科技与多元文化的深度融合火爆出圈,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
5月1日上午,长春动植物园“幻旅之门”体验馆外便排起长队。门口憨态可掬的“宇航员”人偶,更是成为小朋友们合影留念的热门“地标”,吸引众多游客驻足。
“上午客流高峰明显,不少家庭专程带孩子来体验。”“幻旅之门”项目负责人陈艳丽介绍,该项目自清明节后完成全面升级,从单一体验项目拓展为“登月奇旅”“爱丽丝梦游仙境”“海底两万里”“一千零一夜”“永远的盛唐”“地心侏罗纪”“小王子”七大主题项目,覆盖科技探索、童话世界、历史文化等多元领域。“我们通过差异化主题设置,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据悉,“幻旅之门”是时长25分钟的LBVR沉浸式体验项目。凭借12K超采样拍摄技术呈现的超清画质,搭配360度全景视角与超广视野,为游客带来极具冲击力的沉浸式视听盛宴。
长春动植物园“幻旅之门”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刘姗姗 摄
“戴上VR设备,仿佛瞬间穿越到浩瀚宇宙。”从沈阳来的李女士难掩兴奋,“不仅能以第一视角目睹地球从月平面缓缓升起的壮丽景象,还能搭乘太空电梯感受失重速降,甚至伸手就能‘触摸’虚拟矿石。孩子全程兴奋尖叫,直言比玩游戏还过瘾,而且在游玩中记住了不少航天知识。”
在七大主题项目中,“登月奇旅”凭借震撼的太空场景成为当之无愧的人气之王。与之同样受欢迎的“永远的盛唐”项目,则带领游客穿越时空,与诗仙李白对诗、观赏贵妃翩跹起舞,领略龙门石窟的千年神韵。“原本是陪孩子来玩,结果自己也沉浸其中。”来自河北的高先生感慨,“这种沉浸式行走体验,就像一场真实的历史探险。”
“许多游客体验完一个项目后,还会选择尝试其他主题。”陈艳丽透露,目前“登月奇旅”“地心侏罗纪”等充满刺激元素的场景更受男孩子青睐,而浪漫梦幻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永远的盛唐”则成为“小公主们”的心头好。(刘姗姗)
空地协同高效救援
在珲乌高速511公里处的应急车道上,盘旋的无人机正通过扩音器向两名受困群众发出安全指引。5公里外的监控中心大屏上,涉事车辆被智能系统精准锁定。随后,巡逻警车按照实时坐标抵达现场,这场从“云端预警”到“地面处置”的救援行动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
5月1日上午,在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高速公路长春支队指挥中心,视频巡查岗民警通过监控发现,珲乌高速511公里长春至农安段应急车道出现异常情况。值班民警立即启动“视频—无人机”巡逻接力机制,前往抵近侦查。
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实时回传画面显示,有两名被困群众正焦急地徘徊在应急车道上,后方疾驰的车辆不时与其擦身而过。
高速公路长春支队交警操控无人机进行交通事故快速取证。(资料图片)
“这里是长春高速交警,请立即转移到护栏外侧安全区域,民警已出发救援!”随着无人机操作员启动空中喊话,被困群众转移到了高速公路护栏外。同时,指挥中心路面勤务组民警依托“警车驻点”,指令距离事发地最近的驻守警车立即出动。二人在无人机喊话的指引下也与正在赶来的民警取得了联系。
从无人机锁定目标到警车抵达现场,仅耗时10分钟。在指挥中心,执勤民警在被困群众身边进行询问的画面清晰地显示在监控大屏上。
经询问得知,两位受困群众是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了非法营运车辆,途中因路线纠纷被司机强行甩客。视频分析组民警立即调取了沿线33处监控探头,快速锁定了涉事车辆的特征,并将其列入重点追查名单,相关线索也同步移交给运管部门。
“支队针对高速公路传统巡逻存在的盲区发现滞后、应急响应迟缓、取证固证困难等痛点,创新构建‘视频巡逻接力+无人机快处+警车驻点’新型警务模式,前端构建视频监控网格化接力系统,将固定摄像头与无人机机动巡查有机结合,实现全路段24小时智能监测;中端开发无人机快速处置,制定空中警示、动态跟踪、证据固定等7类标准化处突流程;后端推行警车网格化驻点机制,在事故高发段设置值守点位,确保5—10分钟快速响应全覆盖。”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高速公路长春支队巡逻四大队民警张琪说。(董鹏宇)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