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长高速金华1号隧道右线贯通:科技攻坚打通边疆发展“快车道”
长春
长春 > 生活 > 时尚 > 正文

松长高速金华1号隧道右线贯通:科技攻坚打通边疆发展“快车道”

5月19日,吉林省交通建设迎来历史性突破——由吉林省高速公路集团投资、中铁四局承建的抚松至长白高速公路06工区金华1号隧道右线顺利贯通。这座穿越长白山脉的“地质挑战型”工程,以创新技术破解复杂难题,为东北边疆地区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奠定关键基石。

松长高速金华1号隧道右线贯通:科技攻坚打通边疆发展“快车道”

据悉,此次贯通的金华1号隧道右线是全线首座率先贯通的隧道工程,该隧道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金华乡十六道沟村,隧道设计为曲线形分离式结构,双向四车道标准,左幅长440米、右幅长420米,最大埋深达90米,两洞轴线间距37米,宛如一条“地下纽带”穿越飞机岭。全隧围岩等级复杂多变,其中Ⅴ级围岩长达236米,Ⅳ级围岩302米,Ⅲ级围岩261米,该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地形切割深、反坡排水风险高、环水保任务重等多重难题叠加,使得该隧道成为松长高速建设中的“拦路虎”,施工技术难度和安全风险极高。

为保证工程建设安全有序快速向前推进,施工方中铁四局迅速响应,先后组建专项领导小组、施工综合保障小组和技术保障小组,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自进洞施工以来,根据业主安全、质量、工期管理要求,严格执行“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克服了洞口围岩松散、破碎、土体含水量大、隧道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等施工难题。

松长高速金华1号隧道右线贯通:科技攻坚打通边疆发展“快车道”

项目团队以设计为导向,秉持动态管理理念,依据实际围岩条件,实时灵活调整隧道围岩等级、支护参数与开挖工法,使施工方案精准适配地质条件;施工过程中,一方面狠抓光面爆破,加强隧道开挖轮廓控制,从源头保障质量、安全与效益;另一方面应用湿喷机械手、拱架安装机等一系列工装设备,实现“工装保工艺、工艺保质量、质量保进度”;同时从初支断面量测、防水板铺设等多环节严格把控,确保衬砌施工质量,在衬砌混凝土满足检测条件后,及时开展强度回弹、地质雷达扫描、敲击检查等无损检测工作,全方位保障施工质量。

金华1号隧道右线的顺利贯通是松长高速建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左线施工及整个隧道的全面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也为松长高速如期建成通车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作为松长高速的“咽喉工程”,意味着制约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发展的交通瓶颈正在逐步打破,未来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写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不通高速的历史,构建起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