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文旅交融绘就民族团结实景图

延吉市:文旅交融绘就民族团结实景图

快门声此起彼伏,身着淡粉长裙的姑娘在中国朝鲜族民俗园的石墙前翩然起舞;不远处,几位来自不同民族的游客正围着摊位,仔细挑选精美头饰。如今在延吉市,这样充满文化交融气息的场景已成为城市日常——朝鲜族传统服饰不仅是游客旅拍的热门选择,更成为了各族群众感受多元文化、增进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

旅拍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是延吉市全域旅游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延吉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民俗、美食、非遗等特色文化元素深度整合,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从帽儿山(恐龙)文化旅游区的全面焕新,到海兰明珠塔、延吉恐龙博物馆“AI体验馆”的改造升级;从中国朝鲜族民俗园美食街的特色打造,到布尔哈通河综合提升、1978文创园等10余个重点文旅项目的稳步推进,延吉市以“生态+文化+科技”的创新组合拳,持续释放旅游发展活力。今年1月至5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4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和4.5%,并成功入选 “2025 亚洲100经典目的地”榜单。亮眼数据背后,是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的团结进步新图景。

在延吉市,文旅融合不仅体现在景区景点的打造上,更渗透进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超千家咖啡馆将“延吉”城市IP与咖啡文化深度融合,苹果梨咖啡、冻梨冰美式等特色饮品,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味蕾,更成为人们休闲社交、增进交流的热门选择。与此同时,延吉市通过举办170余场“非遗之声”音乐会、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四物乐、满族剪纸等非遗技艺走进大众视野,在互动体验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为“足球之乡”,延吉市依托品牌优势,举办378场青少年足球联赛、中甲主场比赛等赛事,让绿茵场成为各族群众沟通交流、增进友谊的活力平台。这些特色业态与旅拍体验相互交织,共同编织出一张促进民族情感互通的立体网络。

品牌建设与服务升级,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延吉市抢抓新媒体传播机遇,通过“美食攻略”“当一天朝鲜族公主”等创意短视频以及知名综艺节目的取景拍摄,持续提升城市知名度与影响力。“延吉行”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的推出,为游客提供旅游资讯、酒店预订等一站式便捷服务;“食尚延吉”餐饮店、“金口碑” 酒店等评选活动,有效推动旅游服务品质提升;咨询引导志愿服务、免费人才驿站以及加密的公交班次,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特别是“大学生暑期旅行‘就’在延吉”主题活动,为各族青年搭建起跨区域交往交流的实践平台,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青春碰撞中绽放。

放眼长远,延吉市积极拓展对外合作,深化跨区域文旅联动。通过赴重庆、青岛等旅游发达城市举办推介会,签订文化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起文旅产业发展长廊。帽儿山(恐龙)文化旅游区全国研学旅行基地已接待35批次、2219人次的研学团队,并成功入选《吉林省第二批研学旅行基地》。春节、“五一”、端午等重要节点,“来多彩延边 过民俗新年” 等文旅体验活动邀请百余户异地家庭走进延吉市,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这里共度佳节、缔结友谊。

如今的延吉市,正以全域旅游为纽带,将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生态风光深度融入旅游场景,构建起主客共享、全民参与的文旅发展新格局。(代黎黎 王雨)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