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盛宴 魅力升级 ——长春打造“航空城”的多维叙事
长春
长春 > 生活 > 时尚 > 正文

空天盛宴 魅力升级 ——长春打造“航空城”的多维叙事

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项目二期。

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项目二期。

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

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

未来,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不仅仅是一个办展的地方,更是一个全民共享的开放空间。

未来,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不仅仅是一个办展的地方,更是一个全民共享的开放空间。

蓝天公园。

蓝天公园。

长春航空文化展示中心。

长春航空文化展示中心。

9月的长春暑气刚消,再掀“热潮”。

随着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的大幕拉起,这场空天盛宴,再次让世界的目光汇聚吉林,聚焦长春。

这是自2019年以来,长春市举办的第四届航展。每一届的航展都是一次航空领域的盛大聚会,从惊艳世人的空中展示,到航空相关活动的沉浸式体验,长春航展给全球军事迷、航空迷带来一次次的震撼和惊喜。

而长春,这座被誉为汽车城、电影城的城市,也正以崭新的姿态向“航空城”迈进。从汽车轰鸣到战机腾空,长春依托深厚的航空底蕴、强劲的产业支撑,以及丰富的人才与创新平台,正加速打造辐射区域的航空产业集群新高地。

航空底蕴:

人民空军从这里“起飞”

长春与航空的缘分,要从“东北老航校”说起。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俗称“东北老航校”)在吉林通化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老航校在烽火岁月中历经多次辗转,最终落址长春。东北老航校开创了人民军队培养航空人才的先河,为人民空军的创建和发展、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和民航事业的奠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开启了中国人的“航空梦”“空军梦”。

2004年6月,空军航空大学由原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空军第七飞行学院和空军第二航空学院合并组建,承接起“东北老航校”的使命,持续为国家培养输送大批优秀的航空人才——他们忠诚守护着祖国的万里长空,也让长春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军飞行员“第二故乡”。

正因如此独特的渊源与人才积淀,长春得以多次承办空军航空开放活动。空中展示中,一代代战机在空中翱翔如龙,展示着精湛的飞行技艺;地面展览上,各类先进的航空装备和技术一一亮相,让观众近距离感受航空的魅力。空军航空开放活动不仅展示了人民空军的建设发展成就,也让长春的航空文化深入人心,成为长春打造“航空城”的历史文化基石。

产业支撑:

塑造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如今的长春,在航空航天产业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在航天领域,长光卫星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长光卫星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是我国第一个以省份命名的商用遥感卫星星座,并且实现了商业化运营。截至目前,“吉林一号”已发射超百颗卫星,其分辨率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涵盖了国土资源监测、智慧城市建设、农业估产、林业监测等多个方面。随着长光卫星信息产业园二期的建设推进,未来,这里将进一步做大“吉林一号”全国最大的商用卫星产业集群,助力长春在航天产业领域持续领跑。

在航空装备制造方面,长春也拥有众多实力强劲的企业。通视光电的察打一体型飞行器,广泛应用于森林防火、高速路网日常巡检和应急搜救等领域;吉林省翼启飞科技有限公司的翼指挥系统,利用无人机高空视角,为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等提供实时视频支援和决策依据。此外,还有众多上下游配套企业,共同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目前,长春市已培育了一批优质龙头企业和几百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航空航天产业总产值不断攀升。

除了航空航天制造业,长春在低空经济领域同样积极布局,抢占发展先机。不久前,国内首个低空行业大模型在长春发布,长春市低空飞行服务指挥中心落位净月高新区。目前已建成多座“宝莲灯”智能无人机巢,年底前还将再添几座指挥中心,实现对无人机的实时监控,应用场景涵盖电力巡检、消防应急、智慧城市、农业、林业、文旅等多个领域。未来,随着低空大模型试点的不断成熟,有望吸引人工智能、无人机制造、智慧物流、新兴服务业等领域的企业和人才汇聚长春。

智力引擎:

构建多层次人才生态

人才是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长春在航空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坐落于长春市的空军航空大学是空军直属的高等教育院校,被誉为“空军飞行员的摇篮”。多年来,空军航空大学赓续“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的“老航校”精神,始终坚守为强国强军梦想培育飞行英才的初心使命,凝练“砺志空天、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为部队培养输送了大量军事航空人才,涌现出以“八一勋章”获得者景海鹏、“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以及“时代楷模”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郝井文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英模。

同时,长春市积极推动军地协同育人,创新探索军事飞行人才的早期培育路径,依托空军航空大学航空馆、航空知识科普馆、军事双拥主题文化馆等场馆开展空天教育科普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航空航天的魅力,激发他们投身航空航天事业的热情。

长春还拥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应化所等科研机构,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光学技术、精密机械制造、新材料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高端科研人才。他们在科研一线攻坚克难,为长春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平台赋能:

让航空展“扎根”春城

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的拔地而起,为“航空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博览城的建设,是吉林省委、省政府,长春市委、市政府着眼于长春高质量发展大局、推动城市西部区域振兴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所作出的重要决策。”正如2025年长春航空展新闻发布会上传递出的信息,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的建设,其背后蕴含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考量与民生温度,彰显着长春推动航空文化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坚定决心。

2019年以来,长春已成功举办三届航空展,形成“两年一届”的航空盛会,吸引大量市民与外地游客前来观展。然而,以往航展也暴露出“阶段性”困境——展会闭幕之后,热度难以延续,航空文化与周边产业的联动效应尚未成为常态。

为回应人民群众对航空文化深度体验、常态化科普以及特色文旅消费的期盼,长春在第三届航空展后积极规划,全力推动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建设,致力于打造一座以航空为核心主题,融合展览展示、互动体验、科学普及与文化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地标。

据了解,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一园一馆两中心”。其中,蓝天公园和长春航空文化展示中心已经投运,已在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惊艳亮相。这意味着长春航空展将彻底告别以往“每两年仅有5天”的节庆模式,转变为全年无休、常态化运营的“日常模式”。航空展真正在长春扎下了根,从一个阶段性的盛会,升级为一道常年的风景线。

对于长春市民而言,曾经苦等两年才能感受一次的航空魅力,未来将融入日常生活的图景。闲暇时分,市民可随时步入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沉浸于空天文化的体验之中。而对于外地游客,长春的旅游清单也将迎来全新选择——除净月潭、伪满皇宫博物院等经典5A级景区之外,国际航空博览城将以其独特的航空文化主题,成为不可或缺的打卡目的地,显著提升长春城市旅游的丰富性与吸引力。

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的落位,也为长春西部区域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成为推动城市“西翼”崛起的关键抓手。

产业集聚效应已开始显现。随着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建设推进,一批航空装备制造、航空服务、文旅文创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长春西部,低空经济相关配套企业、航空主题研学机构、特色餐饮住宿品牌等正积极洽谈入驻。未来,这里将形成以航空文化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为长春西部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让城市“西翼”成为长春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此外,在2023年,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成为长春航空展的支持单位,进一步提升了展会的规格和品质。近年来,长春航空展的观展人数、展馆面积、展品数量、全网热度等多项指标屡创新高,已成为集空中飞行展演、装备静态展示、航空产业论坛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有力推动了长春“航空城”建设,带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长春正依托深厚的航空底蕴、坚实的产业基础、卓越的人才培育体系与前瞻的平台布局,稳步推进“航空城”建设。这座昔日的“汽车城”如今蓄势腾飞,正在为我省航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辽阔的天空中绘就吉林振兴的宏伟蓝图。

吉林日报记者 柳青

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