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释放城市空间416.8万平方米—— “小围挡”里有“大文章”

吉林市释放城市空间416.8万平方米—— “小围挡”里有“大文章”

近年来,吉林市深刻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围挡治理的小切口,把更大的城市空间还给市民,把更多的城市资源活化增值,把更优的城市治理通透呈现,实现为民生助力、为发展赋能的大纵深。

城市空间由围挡封闭变为开放共享。吉林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创新建立“提级会诊+分级诊疗”工作机制。通过“三张清单”(底数清单、职责清单、治理方式清单)明责、“一围一案”定策、“一址一策”落实,全面压实责任链条。在省住建厅指导下,坚持“拆、退、透、用、留”五维治理,年初以来排查围挡582处,拆除、优化328处,拆除优化率56.4%,释放城市空间416.8万平方米。利用释放出的资源推进“拆围+”工程,新建停车场22处、20.94万平方米,改建公园10处、6.55万平方米,推进绿化美化23处、17.64万平方米,实现了还绿于城、还路于民、还商于民,以小切口、微改造换取了大民心。其中城市重点区域的南部新城、哈达湾片区释放空间212万平方米,占比50.87%,为重大项目落位、“好房子”建设和商旅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实现了从围挡封闭到空间开放、以目力所及的纵深感提升了城市格局的开阔度。

城市资源由沉睡闲置实现活化利用。创新“治理+盘活”联动机制,坚持围挡治理与解决“围挡背后的问题”同治,与项目盘活深度结合,盘活太平洋保险大厦、丰满大厦等闲置楼宇及金岸国际等多个“停缓建”项目;破解征收历史遗留问题6个;打通长春西路、建华街等断头路12条、断头桥2座;拆围后招拍挂土地3宗,年内还将挂牌1宗,实现了由资源闲置向资源活化、由沉睡资产向有效资产转变。

城市治理由遮乱添堵走向精细规范。坚持集中攻坚与长效治理相结合。推动围挡审批规范化,提升围挡样式、标准、时限管理水平;推动垃圾治理规范化,通过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筑垃圾全过程治理,减除了城市垃圾围挡;推动围挡监督规范化,实行“复核+公示”双向监督,组织对普查、治理点位开展现场核验,设立347处围挡公示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推动围挡设置规范化,实施“分段短围”模式,80余处管网改造围挡实行“开挖一段、施工一段、修复一段、开放一段”,大幅度减少了对交通的影响。

吉林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庆东表示,全市计划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再清除围挡92处、65万平方米以上,突出抓好“围挡背后问题”的解决、围挡设置的动态优化、围挡拆后的有效利用、工作机制的硬化实化四个方面工作。(李婷 张添奥)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