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吉林 王振东/文、图
“完成整治867处,总面积377万平方米,累计释放公共空间48万平方米,相当于518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9月28日,长春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半年来城市围挡治理工作成绩单。
长春市副市长张春达表示,拆围之后城市通透性、交通效率和宜居度显著提升,“还路于民、还绿于城、还利于商”的治理目标初步实现。
今年以来,长春市委、市政府以围挡治理为“小切口”,聚焦“拆围、退距、透绿、扩容、惠民”,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城市风貌持续改善。长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线督导,市区两级专班协同作战,累计动员1.72万人次,对全市1669处围挡进行全面排查,除678处必要施工围挡外,其余991处全部纳入整治范围。
面对类型多样、成因复杂的围挡问题,长春市科学制定8类围挡整改方案,灵活推进“拆、退、透、用、留”五项措施。对完工或闲置围挡应拆尽拆,对占道围挡逐步优化回缩,对未出让地块实施透绿改造,对释放土地进行便民利用,对必需围挡严格规范管理。截至目前,累计拆除10年以上超期围挡46处,20年以上围挡全部“清零”。
治理过程中,长春自加压力,按“主次支巷”道路顺序分阶段推进,原计划“五一”前整治226处、“十一”前521处、年底前598处,目前完成进度已超预期50%以上,市民提前感受到城市变化。
长春围挡治理不是简单“一拆了之”,而是与民生需求、城市更新深度融合。通过“走遍长春”行动和“12345”热线,累计办理群众意见4346条,推动治理贴近民意。释放空间优先用于便民设施建设:新建停车场16处、新增泊位2600余个,红旗街、南湖大路等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7%;打造口袋公园16个,建设农贸市场6处,提供就业岗位2400余个。人民广场时隔22年重新开放,新民大街沿街院落打开13处,城市公共空间持续扩容。
为防止“反复围、长期占”,长春着力构建常态化治理机制。严格审批源头,执行“最小面积、最短周期”原则,动态审核围挡设置方案;出台《围挡管理指导手册》和《实施细则》,明确不同区域围挡设置标准;依托“一网统管”和无人机技术,开展网格化巡查,落实“周调度、月督查、季报告”,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市城管局副局长亓晓鹏表示,临街门面围挡治理坚持“便民利民”,主动上门服务商家,严格规范设置时限,目前已完成122处门面围挡整治,释放道路1万余平方米。
在占道市政工程围挡治理中,长春市建委副主任王化锋介绍,重点整治赛德广场、北三环等交通堵点259处,推进“透绿”改造9处、新增绿化11.5万平方米,同步优化商圈周边经营环境,惠及商户320余家。国网长春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安英海表示,电力围栏治理采取“三步走”策略,累计改造342处,释放人行道1094平方米,今后将把良好工作模式制度化,杜绝“围栏占道”。
张春达强调,围挡治理是长春推进城市精细治理的“开胃小菜”,下一步将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持续扩大公共空间,优化服务保障,推动城市从“颜值”到“品质”全面提升,让长春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