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馆弦歌|菌菜基地背后 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团的“菌物匠心”
长春
长春 > 资讯 > 正文

校馆弦歌|菌菜基地背后 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团的“菌物匠心”

依托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长春农博园的菌菜基地,两层建筑里藏着满满的“菌物奇观”。一楼的工厂化生产线上菌袋整齐排列,二楼的展馆里展示着珍稀品种和科研成果。这里不仅是市民和学生探秘菌物的乐园,更是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团队科研成果的 “展示窗”。

在这片菌物乐园的背后是一支怀揣“科技为民”初心的科研队伍,那就是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团队创建的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团队,从2007年成立起,就一头扎进食药用菌研究领域。

从攻克食药用菌核心种源“卡脖子”问题,到创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菌物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从研发高效栽培技术,到探索“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五位一体助农模式。在吉林的田间地头,他们推广的优质菌种让农户亩均增收数千元;在全国多地,他们的技术让食用菌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

截至目前,团队推动的科研成果已实现经济效益300亿元,2024年,团队领衔的项目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团队的“菌物匠心”,还藏在一个个充满巧思的创新里。今年夏天,吉林农大那封蘑菇菌丝制成的录取通知书刷屏网络,这正是团队探索菌物新材料的生动实践。在他们的研究中,蘑菇不再只是餐桌美味,而是变成环保的“蘑菇纸”,制成韧性十足的菌物皮革,其碳足迹仅为动物皮革的1/12。菌物多孔材料成了建筑领域的保温降噪能手,已与龙头企业展开合作。这些创新,让“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食用菌,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焕发新活力。

从一张“蘑菇纸”到前沿的人工智能驱动研究,吉林农业大学菌物学院的成立,进一步对传统农业资源赋能。

未来,吉林农业大学菌物学院将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菌物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培育食药用菌产业集群,推动菌物科技创新突破,助力菌物产业质效提升。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殷维

  图片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