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流 智造 烟火 ——吉林省前三季度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车流 智造 烟火 ——吉林省前三季度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金秋的吉林大地,发展的脉搏在白山松水间强劲跳动。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083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一二三产同比增幅均超过4%,“农业稳基、工业提质、三产增效”的发展格局愈发坚实。

回首过去三个季度,从沈白高铁首发列车的汽笛长鸣到G331吉林段的自驾热潮,从“氢春号”的绿色穿梭到新民大街的烟火氤氲,吉林正以交通为轴、产业为核、文化为韵,在全面振兴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交通破壁:钢铁动脉唤醒全域潜能

“4小时33分!从北京朝阳直达长白山,真是太快啦!”沈白高铁开通首日,乘车前往长白山的北京游客王磊举着相机不停拍摄窗外风光,激动地在朋友圈直播这趟“追风之旅”。而几乎同一时刻,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宣布通车。

双脉贯通,使东北东部从“交通末梢”跃升为连接京津冀与东北亚的枢纽节点。

交通变化的背后,是对区域产业格局的重塑,也是对边境治理的深度赋能。

开通首月,沈白高铁沿线通化、白山等地旅游搜索量暴涨。更令人振奋的是,“高铁+冷链”让产业活力加速释放:通化的道地人参4小时直达京津冀市场。“以前参茸外销靠汽运,损耗率近15%,现在高铁冷链专列让损耗大大降低。”通化某参茸企业负责人李建明的话道出了沿线商户的心声。

诚如我们看到的这样,双线开通,不仅带动相关线路运力同步提升,让东北高铁网首次形成闭环,更为可贵的在于,沿线人才、资源、技术等要素跨区域加速流动,东北东部的产业潜力被快速激活。

产业焕新:绿色智造引领动能转换

如果说大道通衢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那工业经济的“硬核增长”,就是吉林经济提质的关键支撑。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火热的夏日,吉林化纤集团车间内的温度不输室外。碳化车间内,智能屏上温度、张力等参数实时跳动,氧化炉与碳化炉沿着生产线整齐排列,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石墨气息,原丝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历经氧化、碳化工序完成“蜕变”,最终化作乌黑发亮的碳纤维。

“新质生产力对我们来说不仅是技术突破,更带动下游企业升级,形成产业链协同,这种生产关系优化是老国企焕新的核心。”吉林化纤集团副总经理、国兴碳纤维公司总经理孙小君拿起一卷碳纤维成品介绍。

而在集团复合材料厂区内,一座66千伏碳纤维抢修塔迎风矗立。

作为国内首基66千伏碳纤维抢修塔,该塔由国网吉林供电公司主导,吉林化纤参与联合研发。“吉材吉用”的同时,亦标志着电网应急抢修装备在轻量化、高效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前三季度,吉林工业发展的脚步不止于此——

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的工地上,28套新建改扩建装置已有26套开工,管道纵横间,化工产业链正向精细化、高端化延伸;

前三季度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5%;

城市轨道车辆产量激增54.7%,全国首列氢能文旅列车“氢春号”惊艳亮相,其零排放的氢动力系统攻克了低温性能衰减难题,成为吉林氢能产业链厚积薄发的生动注脚;

作为国家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大工程,7月26日,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投产,当日产出首批绿氨350吨;

吉林年产5万吨生物质新型人造丝、白城梅花头部经济产业园(一期)、长春吉润净月医院等重大项目相继竣工;

松原中能建氢能产业园(一期)、长春影视文创孵化园二期、中通快递东北智能电商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年内即将竣工;

……

农业领域同样亮点纷呈。

“今年肉牛出栏比去年多了近两成,光这一项就能多赚五万块!”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养殖户包金山一边给牛添料,一边算起增收账。

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0.8亿元,同比增长4.4%,牛、羊出栏量增长较快,分别增长7.6%、5.8%,分别高于全国5.6、11.5个百分点。

文旅共振:历史文脉激活消费市场

“白天在新民大街看历史建筑,下午坐‘氢春号’去桂林路吃小吃,晚上逛市集听音乐会,长春的慢生活太惬意了!”来自上海的游客小林在社交平台发布的vlog,三天收获点赞20万+。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新民大街经过修缮,新增了“伪满建筑解说驿站”和“非遗手作工坊”,每逢节假日的“时光市集”上,老相机修复、剪纸创作等摊位前总是排起长队。

无独有偶,九月的长春,天空成为最耀眼的舞台。

百余型飞机,近百万人次观赏,这场航空盛会火爆“出圈”!

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期间,长春市内酒店一房难求,餐馆席位紧俏,新民大街等地标人头攒动,出租车司机忙得不亦乐乎。

聚光灯下,北国春城“掏出家底”倾情服务,向八方来客交出了一张温暖而亮眼的城市服务成绩单。

地域特色IP与文旅融合联动,其产生的爆发力持续显现。数据显示,航展期间,长春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50.03万人次,国内外游客出游总花费70.13亿元,分别较上届航展增长102.43%、64.28%。

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开街即“顶流”,长春肆季南河岸线公园人气爆棚,长白山、长春动植物园、延大网红墙等老牌“劲旅”发挥稳定……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国内游客3.65亿人次,同比增长22.7%;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837.97亿元,同比增长16.1%。

与此同时,随着免签等政策不断利好,我省入境旅游市场持续高增长,“演唱会经济”带动全省文娱旅游消费持续升温,中远程游客更快增长……

随着北大湖已开板试滑,进入四季度,吉林冰雪大幕再启。它将与持续释放的“双线效应”、加速落地的绿色智造、不断升级的文旅IP一道,为吉林的2025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时光交错中看见振兴力量。

遍访吉林,最动人的莫过于“新旧交织”的振兴图景。复兴号驶过白山松水,车轮下的黑土地曾见证老工业基地的荣光,如今正承载着绿色发展的希望;“氢春号”的复古车身里,氢能引擎轰鸣着未来的节奏,让几十年的老线路焕发新生机;新民大街的青石板路上,伪满建筑与潮流市集相映成趣,历史底蕴在烟火气中愈发厚重。

数据的增长或许是抽象的,但人们脸上的笑容、车间里的汗水、旅途上的欢歌,都是发展最真实的注脚。当交通的“动脉”更通畅、产业的“筋骨”更强健、文化的“灵魂”更鲜活,吉林的全面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杨悦)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